空间特征与历史功能关联角度的沙溪古镇价值判定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1-12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26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2.1.1 古镇 | 第16-17页 |
2.1.2 古镇空间构成及特征 | 第17-19页 |
2.1.3 历史功能 | 第19页 |
2.1.4 古镇价值 | 第19页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9-24页 |
2.2.1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9-24页 |
2.2.2 国外相关研究 | 第24页 |
2.3 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沙溪古镇价值判定的方法构建 | 第26-31页 |
3.1 既有方法的不足和本方法的主要特征 | 第26-27页 |
3.1.1 既往古镇价值判定方法的问题分析 | 第26页 |
3.1.2 本价值判定方法的特点 | 第26-27页 |
3.2 方法构建的目标原则 | 第27页 |
3.2.1 整体性原则 | 第27页 |
3.2.2 跨时空原则 | 第27页 |
3.2.3 多主题原则 | 第27页 |
3.2.4 独特性原则 | 第27页 |
3.3 价值判定的基本方法 | 第27-28页 |
3.3.1 历史解释法 | 第27-28页 |
3.3.2 比较分析法 | 第28页 |
3.4 沙溪古镇价值判定的步骤 | 第28-29页 |
3.4.1 价值判定的江南区域基础研究 | 第28页 |
3.4.2 沙溪古镇价值判定的个案研究 | 第28-29页 |
3.5 小结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沙溪古镇价值判定的江南地区基础研究 | 第31-48页 |
4.1 地理环境功能及其空间特征 | 第31-36页 |
4.1.1 地理环境功能 | 第31-32页 |
4.1.2 与地理环境功能对应的古镇空间特征 | 第32-36页 |
4.2 商品经济功能及其空间特征 | 第36-42页 |
4.2.1 商品经济功能 | 第36-39页 |
4.2.2 与商品经济功能对应的古镇空间特征 | 第39-42页 |
4.3 历史文化功能及其空间特征 | 第42-45页 |
4.3.1 历史文化功能 | 第42-43页 |
4.3.2 与历史文化功能对应的古镇空间特征 | 第43-45页 |
4.4 社会政治功能及其空间特征 | 第45-46页 |
4.4.1 社会政治功能 | 第45-46页 |
4.4.2 与社会政治功能对应的古镇空间特征 | 第46页 |
4.5 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沙溪古镇的历史空间格局及特征 | 第48-69页 |
5.1 水域环境下古镇空间格局 | 第49-53页 |
5.1.1 整体格局形态 | 第49-51页 |
5.1.2 聚落格局形态 | 第51-53页 |
5.2 支撑古镇的水、街巷骨架 | 第53-57页 |
5.2.1 贯镇命脉的七浦塘 | 第53-54页 |
5.2.2 平行并置的河街关系 | 第54-55页 |
5.2.3 纵横交错的街弄空间 | 第55-57页 |
5.3 特色鲜明的建构筑物遗存 | 第57-65页 |
5.3.1 中西合璧的名人故居 | 第58-59页 |
5.3.2 宋代风韵的商铺建筑 | 第59-61页 |
5.3.3 简练质朴的宗庙祠坛 | 第61页 |
5.3.4 实用本土的特色空间 | 第61-65页 |
5.4 本土化的建筑装饰展示 | 第65-66页 |
5.5 历史空间格局特征及古镇价值预判 | 第66-69页 |
5.5.1 沙溪古镇空间特征 | 第66-68页 |
5.5.2 沙溪古镇价值预判 | 第68-69页 |
第六章 沙溪古镇的历史价值判定及应用构想 | 第69-99页 |
6.1 体现区域市场功能的价值判定 | 第69-78页 |
6.1.1 映射价值的空间遗存—三里长街 | 第69-72页 |
6.1.2 表征区域市场功能的价值界定 | 第72-78页 |
6.2 体现文化承载功能的价值判定 | 第78-83页 |
6.2.1 映射价值的空间遗存—文化建筑 | 第78-79页 |
6.2.2 表征文化承载功能的价值界定 | 第79-83页 |
6.3 呈现典型聚落形态的价值判定 | 第83-89页 |
6.3.1 映射价值的空间遗存—“橄榄岛” | 第83-84页 |
6.3.2 表征自然地理和社会功能的价值界定 | 第84-89页 |
6.4 呈现独特滨水风貌的价值判定 | 第89-92页 |
6.4.1 映射价值的空间遗存—“河棚间” | 第89页 |
6.4.2 表征自然地理和社会功能的价值界定 | 第89-92页 |
6.5 沙溪古镇的价值总结及保护利用构想 | 第92-99页 |
6.5.1 沙溪古镇历史价值总结 | 第92-94页 |
6.5.2 历史价值先行的保护利用构想 | 第94-98页 |
6.5.3 小结 | 第98-99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99-100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99页 |
7.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2页 |
附录 | 第102-107页 |
附录1:沙溪古镇部分现状历史建筑调研统计表 | 第102-103页 |
附录2:居民对沙溪古镇价值认识调研问卷 | 第103-104页 |
附录3:论文图表 | 第104-107页 |
作者简介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