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1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4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1.3 钼酸盐的研究概况 | 第16-28页 |
1.3.1 钼酸盐的性质及其结构 | 第16-21页 |
1.3.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21-28页 |
1.4 本研究组的研究基础和实验条件 | 第28-29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9-31页 |
第二章 钼酸盐研究方法概述 | 第31-49页 |
2.1 钼酸盐微结构研究方法简介 | 第31-32页 |
2.2 实验研究方法 | 第32-42页 |
2.2.1 X射线衍射技术 | 第32-33页 |
2.2.2 固体核磁共振波谱技术 | 第33-36页 |
2.2.3 拉曼散射及高温拉曼光谱技术 | 第36-42页 |
2.3 结构计算和模拟方法 | 第42-48页 |
2.3.1 从头计算方法 | 第44-46页 |
2.3.2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 | 第46-47页 |
2.3.3 半经验计算方法 | 第47-4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K_2Mo_nO_(3n+1)(n=1,2,3)晶体和熔体结构的拉曼光谱与理论模拟计算.. | 第49-65页 |
3.1 概述 | 第49-50页 |
3.2 K_2Mo_nO_(3n+1)(n=1,2,3)晶体的制备及分析表征 | 第50-54页 |
3.2.1 样品制备 | 第50页 |
3.2.2 ICP化学分析 | 第50-52页 |
3.2.3 XRD表征分析 | 第52-53页 |
3.2.4 DSC热分析 | 第53-54页 |
3.3 K_2Mo_nO_(3n+1)(n=1,2,3)晶体的常温拉曼光谱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 第54-58页 |
3.3.1 收敛性测试与计算参数选择 | 第54-56页 |
3.3.2 实验与计算拉曼光谱及振动模式分析 | 第56-58页 |
3.4 K_2Mo_nO_(3n+1)(n=1,2,3)的原位高温拉曼光谱 | 第58-60页 |
3.4.1K_2MoO_4 | 第58-59页 |
3.4.2K_2Mo_2O_7 | 第59页 |
3.4.3K_2Mo_3O_(10) | 第59-60页 |
3.5 K_2Mo_nO_(3n+1)(n=1,2,3)熔体中团簇基元的量子化学从头计算 | 第60-63页 |
3.5.1 多分子效应 | 第60-61页 |
3.5.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1-6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二元系K_2MoO_4-MoO_3熔体结构的定量分析及其与物性的关系 | 第65-82页 |
4.1 概述 | 第65-67页 |
4.2 样品的制备 | 第67-69页 |
4.3 高温熔体结构基元的确定 | 第69-73页 |
4.4 (1-x)K_2MoO_(4-x)MoO_3(x=0,19,39,50,67,75,83,87.5mol%)熔体的拉曼光谱 | 第73-78页 |
4.5 高温熔体结构单元的定量分析研究 | 第78-81页 |
4.5.1 定量分析 | 第78-79页 |
4.5.2 与熔体粘度的关系 | 第79-8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五章 二钼酸盐KAl(MoO_4)_2晶体、玻璃及熔体结构的原位拉曼光谱及27Al固态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 第82-96页 |
5.1 概述 | 第82-87页 |
5.1.1 实验过程 | 第84-85页 |
5.1.2 XRD分析表征 | 第85-87页 |
5.2 KAl(MoO_4)_2晶体的常温及计算拉曼光谱 | 第87-89页 |
5.3 KAl(MoO_4)_2晶体及玻璃的原位高温拉曼光谱 | 第89-92页 |
5.3.1 KAl(MoO_4)_2晶体 | 第89-90页 |
5.3.2 KAl(MoO_4)_2玻璃 | 第90-91页 |
5.3.3 KAl(MoO_4)_2玻璃与熔体的拉曼光谱 | 第91-92页 |
5.4 KAl(MoO_4)_2晶体及玻璃的~(27)AlMASNMR研究 | 第92-95页 |
5.4.1 ~(27)AlNMR波谱 | 第92-94页 |
5.4.2 不同制备条件下KAl(MoO_4)_2样品的Al_(3+)配位与化学环境 | 第94-9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六章 过渡及稀土离子掺杂型二钼酸盐功能晶体的拉曼研究 | 第96-114页 |
6.1 概述 | 第96-98页 |
6.2 实验样品及制备 | 第98-99页 |
6.3 结果及分析 | 第99-113页 |
6.3.1 MRE(MoO_4)_2的XRD表征分析 | 第99-101页 |
6.3.2 MRE(MoO_4)_2(M=Li,K;RE=Y,Gd,Bi,Eu)的高温拉曼光谱 | 第101-106页 |
6.3.3 MRE(MoO_4)_2(M=Li,K;RE=Y,Bi,Gd,Eu)的常温拉曼光谱及影响因素 | 第106-111页 |
6.3.4 MRE(MoO_4)_2(M=Li,K;RE=Y,Bi,Gd,Eu)与部分RE_2(MoO_4)_3(RE=Bi,Gd)的熔体拉曼光谱 | 第111-11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 第114-117页 |
7.1 结论 | 第114-115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15-116页 |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38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38-140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第140-141页 |
致谢 | 第141-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