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有机酸配合物及MOFs材料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1章 绪论第16-40页
    1.1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第16页
    1.2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6-19页
    1.3 MOFS的制备方法第19-20页
        1.3.1 扩散法第20页
        1.3.2 溶剂热法第20页
    1.4 合成MOFS的影响因素第20-21页
    1.5 MOFS的分类第21-24页
        1.5.1 羧酸类MOFs第22-23页
        1.5.2 膦酸类MOFs第23-24页
    1.6 MOFS材料的应用第24-38页
        1.6.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模拟第24-27页
        1.6.2 磁性材料第27-28页
        1.6.3 气体吸附第28-31页
        1.6.4 荧光材料第31-34页
        1.6.5 质子传导第34-38页
    1.7 本论文选题目的及意义第38-40页
第2章H_4L和H_6bmt以及辅助配体组装的Fe(Ⅲ)/Cu(Ⅱ)配合物的结构、SOD活性和磁性第40-70页
    2.1 前言第40-41页
    2.2 实验部分第41-49页
        2.2.1 实验药品第41页
        2.2.2 仪器设备第41-42页
        2.2.3 配体H_4L和H_6bmt的合成第42-43页
        2.2.4 配合物1-5 的合成第43-45页
        2.2.5 单晶X-射线衍射及结构解析第45-48页
        2.2.6 SOD活性测试第48-4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9-69页
        2.3.1 配体H_4L和H_6bmt的氢谱表征第49页
        2.3.2 配合物1-5 的表征第49-52页
        2.3.3 配合物1-5 的晶体结构描述第52-61页
        2.3.4 配合物1-4 的热重分析第61-62页
        2.3.5 配合物2-5的SOD活性第62-64页
        2.3.6 催化机理第64-66页
        2.3.7 配合物1-4 的磁性第66-69页
    2.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3章 不同辅助配体参与组装的d~(10)膦酸配合物的结构及荧光性质研究第70-96页
    3.1 前言第70-71页
    3.2 实验部分第71-75页
        3.2.1 实验药品第71-72页
        3.2.2 仪器设备第72页
        3.2.3 配体H_4L和H_6bmt的合成第72页
        3.2.4 配体H_6TTHA的合成第72-73页
        3.2.5 配合物6-11 的合成第73-75页
        3.2.6 单晶X-射线衍射及结构解析第7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75-95页
        3.3.1 配体H_6TTHA的核磁表征第75-79页
        3.3.2 配合物6-11 的表征第79-81页
        3.3.3 配合物6-11 的晶体结构描述第81-92页
        3.3.4 配合物6-11 的荧光性质第92-95页
    3.4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4章 H_6bmt和4,4′-联吡啶组装的Ni(Ⅱ)和Co(Ⅱ)配合物的质子传导研究第 4 章 H6bmt 和 4, 4′-联吡啶组装的 Ni(II)和 Co(II)配合物的质子传导研究第96-112页
    4.1 前言第96-97页
    4.2 实验部分第97-100页
        4.2.1 实验药品第97页
        4.2.2 仪器设备第97页
        4.2.3 配体H_6bmt的合成第97-98页
        4.2.4 配合物12和13 的合成第98页
        4.2.5 质子传导测试第98-100页
        4.2.6 单晶X-射线衍射及结构解析第10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00-109页
        4.3.1 配合物12和13 的表征第100-101页
        4.3.2 配合物12和13 的晶体结构描述第101-107页
        4.3.3 配合物12和13 的质子传导性能第107-109页
    4.4 本章小结第109-112页
第5章 H_6TTHA与4,4′-联吡啶组装的Mn(Ⅱ)、Co(Ⅱ)和Zn(Ⅱ)配合物的结构及性质研究第112-140页
    5.1 前言第112-114页
    5.2 实验部分第114-116页
        5.2.1 实验药品第114-115页
        5.2.2 仪器设备第115页
        5.2.3 配体H_6TTHA的合成第115页
        5.2.4 配合物14-16 的合成第115-116页
        5.2.5 质子传导测试第116页
        5.2.6 单晶X-射线衍射及结构解析第11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16-137页
        5.3.1 配合物14-16 的表征第116-121页
        5.3.2 配合物14-16 的晶体结构描述第121-129页
        5.3.3 配合物14-16 的吸附性质第129-132页
        5.3.4 配合物14和15 的质子传导第132-134页
        5.3.5 配合物14和15 的磁性第134-136页
        5.3.6 配合物16 的荧光性质第136-137页
    5.4 本章小结第137-140页
第6章 H_6TTHA组装的稀土配合物的结构、稳定性以及质子传导性能研究第140-162页
    6.1 前言第140页
    6.2 实验部分第140-145页
        6.2.1 实验药品第140-141页
        6.2.2 仪器设备第141页
        6.2.3 配体H_6TTHA的合成第141页
        6.2.4 配合物17-20 的合成第141-142页
        6.2.5 质子传导测试第142页
        6.2.6 单晶X-射线衍射及结构解析第142-145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45-160页
        6.3.1 配合物17-20 的晶体结构描述第145-156页
        6.3.2 配合物17 的表征第156-157页
        6.3.3 配合物17 的质子传导性能第157-160页
    6.4 本章小结第160-162页
总结与展望第162-166页
参考文献第166-188页
攻读博士期间已发表及待发表论文第188-190页
致谢第190页

论文共1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合光力系统中量子关联动力学和弱力探测的研究
下一篇:纳米多孔钯催化C-C/C-N不饱和键选择性氢化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