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商业和服务性行业建筑论文

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23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研究对象及范围第10-11页
        1.3.1 研究对象第10-11页
        1.3.2 研究范围第11页
    1.4 研究现状第11-19页
        1.4.1 理论研究现状第11-14页
        1.4.2 国内外实践探索第14-19页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19-23页
        1.5.1 研究方法第19-21页
        1.5.2 研究框架第21-23页
第2章 商业综合体建筑及地域性概念综述第23-35页
    2.1 商业综合体建筑概念综述第23-26页
        2.1.1 商业综合体建筑定义与发展过程第23-24页
        2.1.2 商业综合体建筑类型第24-26页
    2.2 商业综合体建筑建设现状第26-30页
        2.2.1 综合体发展趋势第26-27页
        2.2.2 建筑形态的趋同第27-28页
        2.2.3 构造细部的缺欠第28-29页
        2.2.4 景观环境的忽视第29-30页
    2.3 地域主义概念综述第30-32页
        2.3.1 地域主义理论起源及发展第30-31页
        2.3.2 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及发展第31-32页
        2.3.3 地域主义理论研究现状第32页
    2.4 地域文化下的商业综合体建筑角色解析第32-34页
        2.4.1 城市地域文化的保护与重塑第33页
        2.4.2 城市文娱空间的整合与利用第33页
        2.4.3 城市竞争力的推动与促进第33-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商业综合体建筑地域性表达策略第35-45页
    3.1 认识地域商业的建筑表达途径第35-37页
        3.1.1 功能空间的完整第35-36页
        3.1.2 合适技术的支持第36页
        3.1.3 形式表达的恰当第36-37页
    3.2 转换地域商业文化的建筑表达元素第37-43页
        3.2.1 表达元素的转换层次第37-38页
        3.2.2 表达元素的转换途径第38-42页
        3.2.3 表达元素的转换技法第42-43页
    3.3 商业综合体建筑地域表达设计原则第43-44页
        3.3.1 整体性设计原则第43页
        3.3.2 场所秩序化原则第43-44页
        3.3.3 多元开放共生原则第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商业综合体建筑地域性表达手法第45-59页
    4.1 自然环境的呼应保护第45-49页
        4.1.1 适应特殊气候条件第46-47页
        4.1.2 结合周边地形特征第47-48页
        4.1.3 利用地域特定资源第48-49页
    4.2 人文历史的艺术创造第49-51页
        4.2.1 契合人文理念第49-50页
        4.2.2 传承历史文脉第50-51页
        4.2.3 拓展建筑文化第51页
    4.3 形式空间的提炼表达第51-54页
        4.3.1 营造场所精神第51-53页
        4.3.2 延续城市肌理第53-54页
    4.4 材料技术的融合运用第54-58页
        4.4.1 选取传统材料第55页
        4.4.2 选取现代材料第55页
        4.4.3 回归传统技术第55-56页
        4.4.4 引入高新技术第56-57页
        4.4.5 运用“适宜技术”第57-58页
    4.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5章 武汉光谷金融中心设计实例解析第59-85页
    5.1 武汉光谷区位地域性研究第60-64页
        5.1.1 武汉与主要区域城市群的关系第61页
        5.1.2 武汉与京广沪的现实差别第61页
        5.1.3 武汉与成都、重庆、西安的对比第61-62页
        5.1.4 项目介入武汉的时机第62-63页
        5.1.5 武昌与其他行政区域的关系第63-64页
    5.2 武汉光谷文化地域性研究第64-66页
        5.2.1 地域文化第64-65页
        5.2.2 地域特点第65-66页
    5.3 武汉光谷空间形式地域性研究第66-77页
        5.3.1 平面设计第66-69页
        5.3.2 立面造型第69-71页
        5.3.3 室内效果第71-75页
        5.3.4 景观环境绿化第75-77页
    5.4 武汉光谷材料技术地域性研究第77-80页
    5.5 本章小结第80-85页
第6章 结语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91-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轻型建筑设计思想与手法研究
下一篇:防屈曲约束支撑对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及抗地震倒塌性能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