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

轻型建筑设计思想与手法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8页
    1.1 研究起因第8-12页
        1.1.1 从普利茨克趋势探究当代建筑思潮第8-11页
        1.1.2 建筑可持续发展第11-12页
        1.1.3 现代人心理需求第12页
    1.2 研究对象第12页
    1.3 研究方法与意义第12-13页
        1.3.1 研究方法第12页
        1.3.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4 相关理论第13-15页
        1.4.1 国外相关研究经验第13-14页
        1.4.2 国内相关研究经验第14-15页
    1.5 研究框架与流程第15-17页
    1.6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2章 轻建筑思想的概念与发展第18-24页
    2.1 基本释义第18页
    2.2 发展趋势第18-23页
        2.2.1 城市规划与更新的渐进性与轻质介入第18-19页
        2.2.2 “互联网+”时代建筑设计的轻运作模式第19-21页
        2.2.3 装配模块化建筑的轻建造模式第21-22页
        2.2.4 建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轻量化第22-23页
    2.3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轻型建筑思想倾向的动因分析第24-28页
    3.1 历史发展与社会需求第24-25页
        3.1.1 历史动因第24-25页
    3.2 社会发展和供给需求第25-26页
    3.3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4章 技术变革第28-40页
    4.1 建造技术变革第28-29页
        4.1.1 中国传统建筑技术类型第28-29页
    4.2 结构与材料发展第29-37页
        4.2.1 结构技术发展第29-32页
        4.2.2 建筑材料技术发展第32-33页
        4.2.3 轻型建筑发展体系第33-37页
    4.3 本章小结第37-40页
第5章 建筑全流程轻量化策略第40-70页
    5.1 建筑开发流程轻量化第40-45页
        5.1.1 互联网时代下的建筑业转型第40-41页
        5.1.2 房地产开发流程轻量化第41-44页
        5.1.3 开发管理层面轻量化定量第44-45页
    5.2 建筑设计技术轻量化第45-48页
        5.2.1 BIM第45-46页
        5.2.2 人工智能第46-48页
        5.2.3 设计技术轻量化定量第48页
    5.3 建筑设计手法轻量化第48-60页
        5.3.1 形体之轻—环境的轻质介入第48-51页
        5.3.2 表皮之轻—形体与界面的消隐第51-54页
        5.3.3 材料之轻第54-59页
        5.3.4 设计层面轻量化定量第59-60页
    5.4 建造层面轻量化第60-67页
        5.4.1 轻型复合建造体系在灾后重建中的运用第60-62页
        5.4.2 装配式建筑体系在房地产中的运用第62-67页
        5.4.3 建造层面轻量化定量第67页
    5.5 本章小结第67-70页
第6章 福州中科数据产业园实例工程研究第70-86页
    6.1 项目背景及意义第70页
    6.2 项目介绍第70-71页
        6.2.1 项目目标与定位第71页
    6.3 建筑设计方案第71-76页
        6.3.1 开发策略第71-72页
        6.3.2 规划布局第72-74页
        6.3.3 空间形态表达第74-75页
        6.3.4 建筑形态表达第75-76页
    6.4 项目建造第76-81页
        6.4.1 建造过程分析第76-78页
        6.4.2 建筑造价比对第78-81页
    6.5 探究项目未来对城市与环境的影响第81-82页
    6.6 本章小结第82-86页
结语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下停车库优化设计研究--以山东省建设条件为基础
下一篇: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