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2 论文结构 | 第12-14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25页 |
2.1 六西格玛管理模式 | 第14-15页 |
2.2 质量管理工具 | 第15-20页 |
2.2.1 TS16949 五大工具 | 第15-18页 |
2.2.2 “质量阀”理论 | 第18页 |
2.2.3 QFD与 DOE | 第18-20页 |
2.3 并行化的产品开发模式 | 第20-22页 |
2.4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 第22-25页 |
2.4.1 项目组织结构 | 第22页 |
2.4.2 培训与考评 | 第22-25页 |
第3章 SY公司新产品开发项目质量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5-34页 |
3.1 新产品开发项目质量管理概况 | 第25-27页 |
3.2 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程序 | 第27-28页 |
3.3 新产品开发项目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 第28-34页 |
3.3.1 项目关键节点失控 | 第29-30页 |
3.3.2 开发质量工具不足 | 第30-31页 |
3.3.3 测量系统误差偏大 | 第31-32页 |
3.3.4 供方瓶颈 | 第32-34页 |
第4章 SY公司新产品开发项目质量管理对策建议 | 第34-44页 |
4.1 建立“质量阀”交付物制度 | 第34-37页 |
4.1.1 “质量阀”的组织管理 | 第34-35页 |
4.1.2 “质量阀”实施的阶段划分 | 第35-37页 |
4.2 丰富开发质量工具 | 第37-39页 |
4.3 改进测量系统 | 第39-40页 |
4.4 推行供方PPAP程序 | 第40-44页 |
4.4.1 PPAP的时间和条件 | 第41-42页 |
4.4.2 PPAP批准的要求 | 第42-44页 |
第5章 对策建议有效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44-50页 |
5.1 高层领导参与 | 第44-46页 |
5.2 各级别人员培训 | 第46-48页 |
5.3 评价考评制度优化 | 第48-5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