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合同法论文

企业间借贷合同法律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页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3-15页
        1.4.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2 创新点第14-15页
第2章 企业间借贷概述第15-21页
    2.1 企业间借贷定性第15-16页
        2.1.1 企业间借贷的定义第15页
        2.1.2 企业间借贷与民间借贷的关系第15-16页
        2.1.3 企业间借贷属于诺成性合同第16页
    2.2 企业间借贷的特征及类型第16-19页
        2.2.1 企业间借贷的特征第16-17页
        2.2.2 企业间借贷的类型第17-19页
    2.3 企业间借贷效力规制的历史沿革第19-21页
        2.3.1 严格控制阶段第19页
        2.3.2 有限管制阶段第19-20页
        2.3.3 有条件认可阶段第20-21页
第3章 企业间借贷合同效力认定的相关规定述评第21-31页
    3.1 两则案例引出法律规制上的困顿第21-22页
        3.1.1 案例简介第21-22页
        3.1.2 企业间借贷法律规制上的困顿第22页
    3.2 否定企业间借贷合同效力的相关规定评析第22-27页
        3.2.1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23-24页
        3.2.2 《贷款通则》第24-25页
        3.2.3 其他规范性文件中关于否定企业间借贷合同的规定第25-26页
        3.2.4 完全禁止企业间相互借贷的反思第26-27页
    3.3 效力认定趋于缓和的相关规定评析第27-30页
        3.3.1 《合同法》中关于企业间借贷合同的规定第27-29页
        3.3.2 《公司法》中关于企业间借贷合同的规定第29页
        3.3.3 其他规范性文件中关于企业间借贷合同的规定第29-30页
    3.4 我国对企业间借贷行为有条件认可的规定第30-31页
第4章 我国企业间借贷的正当性分析第31-39页
    4.1 法理层面的正当性支撑第31-33页
        4.1.1 企业间借贷合乎意思自治的应然逻辑第31-32页
        4.1.2 企业间借贷属于企业产权的行使范畴第32-33页
    4.2 企业自身需要的现实考量第33-35页
        4.2.1 企业间借贷解决融资困境第33页
        4.2.2 企业间借贷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第33-34页
        4.2.3 企业间借贷实现交易安全第34-35页
    4.3 允许企业间借贷的社会经济分析第35-37页
        4.3.1 防止造成无序借贷产生第35页
        4.3.2 引导和约束放贷人的趋利特性第35-36页
        4.3.3 破除银行垄断和银行暴利第36页
        4.3.4 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与效率第36-37页
    4.4 我国司法实践的推动第37-38页
    4.5 司法解释的肯定第38-39页
第5章 企业间借贷的域外法律规定述评及启示第39-43页
    5.1 企业间借贷的域外法律规定述评第39-42页
        5.1.1 美国相关法律规定第39-40页
        5.1.2 德国相关法律规定第40-41页
        5.1.3 日本相关法律规定第41页
        5.1.4 我国台湾地区相关法律规定第41-42页
    5.2 企业间借贷的域外法律规定对我国的启示第42-43页
第6章 我国企业间借贷效力认定的法律建议第43-52页
    6.1 具体制度设计的总体方向第43-46页
        6.1.1 主体方面第43-44页
        6.1.2 资金来源方面第44页
        6.1.3 金额、期限、利率等方面第44-46页
    6.2 我国企业间借贷相关规定的完善第46-48页
        6.2.1 明确《公司法》关于企业间借贷效力的规定第46-47页
        6.2.2 修订《贷款通则》中禁止企业间借贷的规定第47页
        6.2.3 消解企业间借贷相关规定性文件的内在冲突第47-48页
    6.3 尽早出台《放贷人条例》第48-49页
    6.4 制定监管登记备案制度第49-51页
    6.5 建立企业间借贷监测网络第51-52页
第7章 结语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法典编纂下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继承与完善
下一篇:一带一路下中国双边投资协定中的仲裁庭管辖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