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东北部兴宁凹陷始新统地震相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13-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完成工作量 | 第15-17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7-23页 |
2.1 区域构造与盆地类型 | 第17-20页 |
2.2 区域地层特征 | 第20-23页 |
第3章 地震层序地层格架 | 第23-31页 |
3.1 层序界面 | 第23-28页 |
3.2 层序地层划分 | 第28-30页 |
3.3 层序地层格架建立 | 第30-31页 |
第4章 地震相 | 第31-45页 |
4.1 地震反射结构 | 第31-33页 |
4.2 地震反射构型 | 第33-36页 |
4.3 地震反射单元外形 | 第36-37页 |
4.4 地震相类型划分 | 第37-39页 |
4.5 地震相平面分布 | 第39-45页 |
第5章 沉积体系空间展布 | 第45-62页 |
5.1 古地貌特征 | 第45-48页 |
5.2 沉积相类型划分 | 第48-51页 |
5.3 沉积相空间分布 | 第51-59页 |
5.3.1 沉积相剖面划分 | 第51-53页 |
5.3.2 沉积相平面展布 | 第53-59页 |
5.4 沉积相空间演化规律 | 第59-61页 |
5.5 沉积模式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