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各种桥梁论文--桥梁:按结构分论文--拱式桥论文

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地震响应分析及构件承载力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国内外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抗震分析研究现状第9-11页
        1.2.2 国内外钢管混凝土构件承载力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第12-15页
        1.3.1 背景工程第12-13页
        1.3.2 问题的提出第13-14页
        1.3.3 本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第14-15页
第2章 有限元建模及自振特性分析第15-33页
    2.1 主桥结构型式第15-18页
        2.1.1 主拱圈构造第15-16页
        2.1.2 劲性骨架构造第16-17页
        2.1.3 主桥主梁结构第17-18页
    2.2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有限元建模第18-23页
        2.2.1 节点及单元处理原则第19页
        2.2.2 主要材料及其参数第19-22页
        2.2.3 约束处理第22页
        2.2.4 荷载计算第22-23页
    2.3 钢管混凝土组合截面应力计算方法及评判指标第23-25页
        2.3.1 钢管混凝土组合截面应力计算方法第23-24页
        2.3.2 钢管混凝土组合截面应力评判指标第24-25页
    2.4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自振特性分析第25-33页
第3章 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地震反应谱分析第33-50页
    3.1 反应谱分析方法概述第33-35页
        3.1.1 反应谱分析原理第33-34页
        3.1.2 设计加速度反应谱第34-35页
        3.1.3 反应谱分析振型组合方法第35页
    3.2 分析考虑的荷载工况第35-36页
    3.3 反应谱计算结果分析第36-48页
        3.3.1 反应谱内力及应力计算结果分析第36-46页
        3.3.2 反应谱位移计算结果分析第46-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4章 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地震时程分析第50-79页
    4.1 时程分析法概述第50-51页
    4.2 地震波的选取与调整第51-53页
    4.3 E1-centro波计算结果分析第53-62页
        4.3.1 E1-centro波内力及应力计算结果分析第53-58页
        4.3.2 E1-centro波位移计算结果分析第58-62页
    4.4 汶川卧龙波计算结果分析第62-70页
        4.4.1 汶川卧龙波内力及应力计算结果分析第62-67页
        4.4.2 汶川卧龙波位移计算结果分析第67-70页
    4.5 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第70-73页
    4.6 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行波效应分析第73-78页
        4.6.1 顺桥向行波效应分析第73-75页
        4.6.2 横桥向行波效应分析第75-78页
    4.7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5章 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构件承载力研究第79-107页
    5.1 主拱最不利截面及工况的确定第79-80页
    5.2 内填外包钢管混凝土直杆短柱构件有限元建模第80-88页
        5.2.1 直杆短柱构件材料参数及构件尺寸第80-81页
        5.2.2 混凝土材料本构关系模型第81-86页
        5.2.3 钢材本构关系模型第86-87页
        5.2.4 直杆短柱构件有限元模型单元划分第87-88页
    5.3 直杆短柱构件有限元模型加载第88-90页
        5.3.1 直杆短柱构件有限元模型施加约束第88-89页
        5.3.2 直杆短柱构件有限元模型施加载荷第89-90页
    5.4 非线性分析求解控制第90-91页
    5.5 非线性分析迭代过程第91页
    5.6 非线性计算结果分析第91-105页
        5.6.1 外包混凝土计算结果第91-95页
        5.6.2 内填混凝土计算结果第95-99页
        5.6.3 钢管计算结果第99-103页
        5.6.4 计算结果分析结论第103-105页
    5.7 直杆短柱构件极限承载力第105-106页
    5.8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07-109页
    6.1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第107-108页
    6.2 展望第108-109页
致谢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爆炸荷载作用下连续梁桥动力响应和破坏形式研究
下一篇:东城1号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施工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