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工艺美术论文--中国工艺美术论文--装饰美术论文

基于格式塔知觉的上海交通大学校史馆展陈设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部分:设计作品图片第10-63页
    1. 上海交通大学校史馆展陈设计作品图片第10-44页
        1.1 分析及思路第15-20页
            1.1.1 前期分析第15-17页
            1.1.2 设计概念第17-20页
        1.2 上海交大校史馆展陈设计图纸第20-44页
    2. 上海交通大学校史馆展陈设计过程图片第44-63页
        2.1 实地调研、校史归纳第44-45页
        2.2 空间、风格、立面推导第45-53页
            2.2.1 展陈空间构建第45-48页
            2.2.2 展陈风格营造第48-51页
            2.2.3 立面编排塑造第51-53页
        2.3 知觉反馈计划第53-57页
            2.3.1 参观模拟第53-55页
            2.3.2 知觉地图第55页
            2.3.3 反馈计划第55-57页
        2.4 详细过程推导第57-63页
第二部分:设计研究报告第63-145页
    1. 设计需求报告第63-79页
        1.1 社会发展的需求—国内校史馆现状第63-68页
            1.1.1 文献检索第63-65页
            1.1.2 实地调研第65-68页
        1.2 政策导向的要求—国家与校方的指导第68-69页
            1.2.1 国家政策倡导第68-69页
            1.2.2 校方上位规划第69页
        1.3 项目实际需求—上海交通大学新校史馆项目分析第69-77页
            1.3.1 薪火相传的校史概况第69-73页
            1.3.2 创新进发的现代里程第73-77页
        1.4 设计需求小结第77-78页
        1.5 设计研究框架第78-79页
    2. 上海交通大学校史馆展陈设计理论研究报告第79-93页
        2.1 课题相关名词释义第79页
            2.1.1 校史馆第79页
        2.2 校史馆设计学领域研究现状第79-81页
        2.3 历史类博物馆展陈设计研究概况第81-85页
        2.4 格式塔知觉理论对校史馆展陈设计的识读与创作启示第85-88页
            2.4.1 格式塔知觉理论研究第85-87页
            2.4.2 格式塔知觉理论与上海交大校史馆展陈设计的关系第87-88页
        2.5 格式塔知觉理论在上海交大校史馆展陈设计的运用第88-91页
            2.5.1 图底关系原则在展陈设计中的运用第88-89页
            2.5.2 群化原则在展陈设计中的运用第89页
            2.5.3 简化原则在展陈设计中的运用第89-91页
        2.6 理论支持:格式塔知觉理论指导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校史馆展陈设计第91-92页
        2.7 文献研究小结第92-93页
    3. 上海交大校史馆展陈设计过程报告第93-139页
        3.1 项目分析第93-99页
            3.1.1 前期分析第93-94页
            3.1.2 规划用地第94页
            3.1.3 基地现状第94-95页
            3.1.4 上海交通大学校史分析及展陈大纲解读第95-99页
        3.2 设计策略第99-103页
            3.2.1 设计原则与概念—薪火相传,饮水思源第100页
            3.2.2 设计思路与重点—一线四主,一体三线第100-102页
            3.2.3 传播目的与宗旨—受众对象,观者诉求第102-103页
        3.3 基于格式塔知觉的校史馆展陈营造第103-113页
            3.3.1 展陈空间构建第103-107页
            3.3.2 展陈风格营造第107-111页
            3.3.3 立面编排塑造第111-113页
        3.4 设计创新:校史馆观者知觉反馈计划第113-118页
            3.4.1 参观模拟第113-115页
            3.4.2 知觉地图第115页
            3.4.3 反馈计划第115-118页
        3.5 具体空间设计第118-138页
            3.5.1 功能分析图第118-122页
            3.5.2 详细设计过程推导第122-137页
            3.5.3 辅助设计第137-138页
        3.6 设计过程报告小结第138-139页
            3.6.1 设计创新第138页
            3.6.2 特色优势第138页
            3.6.3 应用价值第138-139页
    4. 设计研究总结第139-141页
        4.1 理念的体现程度第139页
        4.2 作品实现需求价值程度第139页
        4.3 创新特色的评价第139-140页
        4.4 不足与原因分析第140页
        4.5 后续改进的设想第140-141页
    5. 参考文献第141-143页
    6. 附录第143-144页
    论文发表第144-145页
    7. 致谢第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热氧老化效应及压缩性质降解机理
下一篇: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热传导和热膨胀性质实验表征和多尺度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