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3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超疏水材料和研究现状 | 第12-24页 |
1.2.1 引言 | 第13页 |
1.2.2 超疏水材料表面性能与浸润模型 | 第13-17页 |
1.2.3 超疏水表面影响因素与构建原理 | 第17-18页 |
1.2.4 超疏水材料制备方法 | 第18-22页 |
1.2.5 超疏水材料应用 | 第22-23页 |
1.2.6 超疏水材料研究的不足与发展 | 第23-24页 |
1.3 油水分离应用 | 第24-27页 |
1.3.1 国内外油水分离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1.3.2 油水分离基本方法 | 第25-27页 |
1.4 流体减阻应用 | 第27-30页 |
1.4.1 流体减阻简介 | 第27-28页 |
1.4.2 表面减阻机理 | 第28-29页 |
1.4.3 国内外减阻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29-30页 |
1.5 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30-32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30-31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2 TMCS/TEOS聚合法制备超疏水海绵及其在油水分离中应用 | 第32-47页 |
2.1 引言 | 第32-33页 |
2.2 试验部分 | 第33-35页 |
2.2.1 试验仪器与材料 | 第33页 |
2.2.2 材料制备方法 | 第33-34页 |
2.2.3 材料表征方法 | 第34-3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6页 |
2.3.1 疏水改性海绵的吸油原理探讨 | 第35-36页 |
2.3.2 疏水改性对海绵表面形貌和成份的影响 | 第36-38页 |
2.3.3 疏水改性对海绵浸润性的影响 | 第38-40页 |
2.3.4 制备工艺、条件对改性海绵润湿性能的影响 | 第40-42页 |
2.3.5 疏水改性对海绵油水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42-45页 |
2.3.6 盐度对改性海绵吸油性能的影响 | 第45页 |
2.3.7 改性海绵的机械性能探讨 | 第45-4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3 PVDF/疏水SiO_2涂层法制备超疏水网孔材料及其在油水分离中应用 | 第47-67页 |
3.1 引言 | 第47页 |
3.2 试验部分 | 第47-49页 |
3.2.1 试验仪器与材料 | 第47-48页 |
3.2.2 材料制备方法 | 第48-49页 |
3.2.3 材料表征方法 | 第4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9-65页 |
3.3.1 PVDF/H-SiO_2涂层对铜网性能的影响 | 第50-54页 |
3.3.2 PVDF/H-SiO_2涂层对滤纸性能的影响 | 第54-60页 |
3.3.3 PVDF/H-SiO_2涂层对海绵性能的影响 | 第60-6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4 聚丙烯薄膜涂覆法制备超疏水海绵及其在油水分离中应用 | 第67-85页 |
4.1 引言 | 第67-68页 |
4.2 试验部分 | 第68-69页 |
4.2.1 试验仪器与材料 | 第68页 |
4.2.2 材料制备方法 | 第68-69页 |
4.2.3 材料表征方法 | 第6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9-84页 |
4.3.1 聚丙烯改性对海绵润湿性能的影响 | 第69-71页 |
4.3.2 聚丙烯改性海绵的疏水机理探讨 | 第71-73页 |
4.3.3 泵吸法油水分离原理探讨 | 第73-74页 |
4.3.4 泵吸法油水分离应用探讨 | 第74-79页 |
4.3.5 泵吸法油水分离速率的影响因素探讨 | 第79-8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5 热压印法制备栅格型微结构超疏水表面单个凹槽及其在减阻中试验研究 | 第85-104页 |
5.1 引言 | 第85-88页 |
5.1.1 超疏水表面水下维持“气膜”的方法 | 第85页 |
5.1.2 超疏水表面构建思路 | 第85-88页 |
5.2 自控产气的栅格型规则微结构超疏水表面设计与产气机理 | 第88-92页 |
5.2.1 栅格型规则微结构超疏水表面设计 | 第88-92页 |
5.2.2 自控产气的栅格型微结构产气机理 | 第92页 |
5.3 试验部分 | 第92-95页 |
5.3.1 试验仪器与材料 | 第93页 |
5.3.2 自控产气的栅格型微结构凹槽制备 | 第93-94页 |
5.3.3 自控产气的栅格型微结构凹槽表征 | 第94-95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95-102页 |
5.4.1 微结构凹槽形貌分析 | 第95-96页 |
5.4.2 原电池模型下微结构凹槽产气检测 | 第96-101页 |
5.4.3 电解模型下微结构凹槽产气检测 | 第101-10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04页 |
6.2 展望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22页 |
攻读博士期间获得成果 | 第122-123页 |
致谢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