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独创或新颖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17-22页 |
2.1 有关林木采伐管理制度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2.1.1 森林的分类及采伐方式 | 第17页 |
2.1.2 林木采伐限额制度 | 第17-18页 |
2.1.3 林木采伐许可制度 | 第18页 |
2.1.4 木材运输许可制度 | 第18-19页 |
2.1.5 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制度 | 第19页 |
2.1.6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 | 第19页 |
2.1.7 林木采伐相关处罚制度 | 第19页 |
2.2 林木采伐管理制度的功能 | 第19-20页 |
2.2.1 维护林木可持续发展 | 第19-20页 |
2.2.2 维护生态安全 | 第20页 |
2.2.3 维护林木所有者的正当权益 | 第20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2.3.2 林业分类经营理论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南宁市邕宁区林木采伐管理制度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2-30页 |
3.1 南宁市邕宁区林木采伐管理制度现状 | 第22-24页 |
3.1.1 邕宁区林木采伐限额制度的规定 | 第22页 |
3.1.2 邕宁区林木采伐许可制度执行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 | 第22-23页 |
3.1.4 邕宁区公益林管理规定 | 第23页 |
3.1.5 邕宁区林木采伐管理的承办机构情况 | 第23-24页 |
3.2. 南宁市邕宁区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4-30页 |
3.2.1 林木采伐限额编制不科学 | 第24页 |
3.2.2 承办机构及人员不足 | 第24-25页 |
3.2.3 采伐许可证的申请审批发放程序繁琐 | 第25-28页 |
3.2.4 伐区监管不力 | 第28页 |
3.2.5 缺乏林木更新奖励机制 | 第28-29页 |
3.2.6 公益林补偿机制不完善 | 第29页 |
3.2.7 林木采伐管理的基础设施配备缺乏制度保障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国外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情况及启示 | 第30-33页 |
4.1 日本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及启示 | 第30页 |
4.2 瑞典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及启示 | 第30-31页 |
4.3 芬兰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及启示 | 第31-33页 |
第五章 完善广西林木采伐管理制度的对策 | 第33-39页 |
5.1 完善林木可持续经营的管理制度 | 第33-34页 |
5.1.1 加快《森林法》的修改步伐 | 第33页 |
5.1.2 完善伐区设计规定 | 第33页 |
5.1.3 建立林木更新激励机制,实施提高森林质量树种补贴制度 | 第33-34页 |
5.1.4 完善管理队伍及基础设施配备制度 | 第34页 |
5.2 完善林木采伐管理的具体措施 | 第34-36页 |
5.2.1 设计更合理的林木采伐限额编制制度 | 第34页 |
5.2.2 实行采伐指标预先分配制度 | 第34-35页 |
5.2.3 简化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审批程序并增加发证机构 | 第35页 |
5.2.4 开通网上办证平台 | 第35页 |
5.2.5 制定林木采伐监管科技化政策 | 第35-36页 |
5.3. 完善林木采伐许可证等配套制度 | 第36-37页 |
5.3.1. 完善木材运输许可证制度 | 第36页 |
5.3.2 完善生态林补偿基金制度 | 第36页 |
5.3.3 完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制度 | 第36-37页 |
5.4 加强林木采伐管理队伍建设 | 第37页 |
5.5 加强林业生态环保教育事业的宣传 | 第37-3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件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木采伐管理办法》节选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