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大地测量学论文--卫星大地测量与空间大地测量论文--全球定位系统(GPS)论文

多系统GNSS电离层TEC高精度建模及差分码偏差精确估计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2页
缩写索引第21-22页
第一章 绪论第22-3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22-2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4-31页
        1.2.1 GNSS电离层TEC建模方法方面第24-26页
        1.2.2 多系统GNSS组合电离层TEC建模方面第26-27页
        1.2.3 GNSS电离层TEC提取方法方面第27-28页
        1.2.4 GNSS电离层投影函数方面第28-30页
        1.2.5 GNSS差分码偏差(DCB)确定方面第30-31页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及内容第31-32页
        1.3.1 研究目标第31页
        1.3.2 研究内容第31-32页
    1.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二章 GNSS电离层建模的基本原理第33-55页
    2.1 电离层基本特性第33-37页
        2.1.1 电离层垂直结构特征第33-34页
        2.1.2 电离层水平分布特征第34-36页
        2.1.3 电离层时间变化特征第36-37页
    2.2 电离层探测手段及模型分类第37-39页
        2.2.1 传统电离层探测手段第37-38页
        2.2.2 GNSS探测手段第38页
        2.2.3 电离层模型分类第38-39页
    2.3 电离层对GNSS信号的影响第39-47页
        2.3.1 电离层对GNSS信号的影响第39-42页
        2.3.2 GNSS信号的其他误差源第42-47页
            2.3.2.1 与卫星有关的误差第42-45页
            2.3.2.2 与信号传播路径有关的误差第45-46页
            2.3.2.3 与测站有关的误差第46-47页
    2.4 GNSS电离层建模基本原理第47-54页
        2.4.1 GNSS电离层观测值提取第47-49页
        2.4.2 GNSS电离层模型参考系第49页
        2.4.3 单层假设模型及投影函数第49-53页
        2.4.4 电离层数学模型第53-54页
            2.4.4.1 多项式模型第53页
            2.4.4.2 三角级数模型第53页
            2.4.4.3 球谐函数模型第53-54页
    2.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三章 GNSS电离层TEC高精度提取方法第55-75页
    3.1 引言第55页
    3.2 传统提取方法第55-59页
        3.2.1 伪距观测值法第55-56页
        3.2.2 相位平滑伪距法第56-57页
        3.2.3 非组合PPP法第57-59页
    3.3 基于非差模糊度整数解电离层TEC提取方法第59-63页
        3.3.1 非差模糊度整数解法提取电离层TEC观测值的方法第59-61页
        3.3.2 相位小数偏差FCB估计及非差模糊度固定第61-62页
        3.3.3 非差模糊度整数解法提取电离层TEC第62-63页
    3.4 电离层TEC观测值精度评估实验第63-73页
        3.4.1 评估方法及策略第63-64页
        3.4.2 短基线/零基线实验第64-71页
            3.4.2.1 精度评定与误差分析第64-69页
            3.4.2.2 非差模糊度整数解法提取电离层TEC的优势及应用第69-71页
        3.4.3 单频精密定位检验第71-73页
    3.5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四章 多系统GNSS电离层TEC建模第75-99页
    4.1 引言第75页
    4.2 多系统GNSS电离层TEC建模方法与处理策略第75-81页
        4.2.1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概况第75-77页
        4.2.2 电离层TEC模型化第77-81页
    4.3 多系统GNSS电离层TEC建模结果分析第81-91页
        4.3.1 全球建模分析第81-86页
            4.3.1.1 数据选取及处理策略第81页
            4.3.1.2 穿刺点分布情况第81-82页
            4.3.1.3 电离层模型精度第82-86页
        4.3.2 中国区域建模分析第86-91页
            4.3.2.1 数据选取及处理策略第86-87页
            4.3.2.2 穿刺点分布情况第87页
            4.3.2.3 电离层模型精度第87-91页
    4.4 顾及GLONASS频间码偏差的电离层建模第91-97页
        4.4.1 估计方法第92页
        4.4.2 实验分析第92-97页
            4.4.2.1 数据选取及处理策略第92-93页
            4.4.2.2 顾及与不顾及IFCB的DCB估值结果第93-96页
            4.4.2.3 顾及与不顾及IFCB的电离层TEC建模结果第96-97页
    4.5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五章 多系统GNSS差分码偏差精确估计第99-117页
    5.1 引言第99页
    5.2 多系统GNSS DCB参数估计方法第99-102页
        5.2.1 频内DCB偏差第99-100页
        5.2.2 频间DCB偏差第100-101页
        5.2.3 接收机端与卫星端DCB参数分离第101-102页
    5.3 多系统GNSS DCB精度评定方法第102-104页
        5.3.1 基准统一方法第102-103页
        5.3.2 精度评定指标第103-104页
            5.3.2.1 平均偏差和标准差第103页
            5.3.2.2 月稳定度第103-104页
    5.4 多系统GNSS DCB估计精度分析第104-116页
        5.4.1 确定多系统GNSS DCB参数类型第104-105页
        5.4.2 数据选取与处理策略第105-107页
        5.4.3 GPS卫星DCB精度分析第107-110页
            5.4.3.1 卫星频内DCB偏差第107-108页
            5.4.3.2 卫星端频间DCB偏差第108-110页
        5.4.4 GLONASS卫星DCB精度分析第110-112页
            5.4.4.1 卫星端DCB偏差第110-111页
            5.4.4.2 月稳定度第111-112页
        5.4.5 BDS卫星DCB精度分析第112-114页
            5.4.5.1 卫星端频间DCB偏差第112-113页
            5.4.5.2 月稳定度第113-114页
        5.4.6 Galileo卫星DCB精度分析第114-116页
    5.5 本章小结第116-117页
第六章 地震电离层异常扰动探测方法研究第117-130页
    6.1 引言第117-118页
    6.2 电离层异常探测方法第118-121页
        6.2.1 传统探测方法第118-119页
        6.2.2 时间序列法第119-121页
            6.2.2.1 参考背景值计算第119-120页
            6.2.2.2 探测限值的确定第120页
            6.2.2.3 两步法探测流程第120-121页
    6.3 时间序列法(ARIMA模型)探测精度分析第121-126页
        6.3.1 精度评定方法第121-122页
        6.3.2 不同探测方法计算的背景值精度分析第122-123页
        6.3.3 不同电离层环境下新方法的计算精度分析第123-126页
    6.4 实例分析一以苏门答腊岛7.2级地震为例第126-129页
        6.4.1 数据选取第126-127页
        6.4.2 实验结果第127-129页
    6.5 本章小结第129-130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30-134页
    7.1 工作总结第130-132页
    7.2 未来展望第132-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6页
攻博期间发表论文、参与项目及获奖情况第146-148页
致谢第148-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张舜徽一九五〇年代的学术研究
下一篇:喹喔啉衍生的有机发光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