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难点和不足 | 第17页 |
1.4.1 创新点 | 第17页 |
1.4.2 难点和不足 | 第17页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17-19页 |
第2章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趋势及成因分析 | 第19-23页 |
2.1 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及现状 | 第19-20页 |
2.2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趋势和成因分析 | 第20-23页 |
2.2.1 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 第20-21页 |
2.2.2 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 第21页 |
2.2.3 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21-23页 |
第3章 人口老龄化的经济效应分析 | 第23-29页 |
3.1 人口老龄化在生产领域的影响 | 第23-25页 |
3.1.1 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 第23页 |
3.1.2 老龄化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 | 第23页 |
3.1.3 老龄化对劳动力资源的影响 | 第23-25页 |
3.2 人口老龄化在分配领域的影响 | 第25-26页 |
3.2.1 老年人口增多对国民收入创造的影响 | 第25页 |
3.2.2 老年人口增多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 第25-26页 |
3.3 老龄化对流通领域的影响 | 第26页 |
3.4 老龄化对消费领域的影响 | 第26-27页 |
3.4.1 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 第26-27页 |
3.4.2 老龄化对消费水平和规模的影响 | 第27页 |
3.5 老龄化对投资和进出口的影响 | 第27-29页 |
第4章 国外养老模式的基本内容及其经验借鉴 | 第29-35页 |
4.1 美国养老模式的基本内容 | 第29-30页 |
4.1.1 分析美国老年人的自我养老能力 | 第29页 |
4.1.2 分析美国养老模式的社会支持能力 | 第29页 |
4.1.3 美国社区的商业化运营模式 | 第29-30页 |
4.2 英国养老模式的基本内容 | 第30-32页 |
4.3 日本养老模式的基本内容 | 第32-33页 |
4.4 国外养老模式的经验借鉴 | 第33-35页 |
4.4.1 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全方位需求 | 第33页 |
4.4.2 建立分阶段、分层次、分级别的养老模式体系 | 第33页 |
4.4.3 实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养老机构管理模式 | 第33-34页 |
4.4.4 要积极发挥政府的保障和引导作用 | 第34页 |
4.4.5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 第34-35页 |
第5章 关于养老金筹措的经济学分析 | 第35-44页 |
5.1 不同筹资模式的介绍 | 第35-38页 |
5.1.1 现收现付制及其评价 | 第35-36页 |
5.1.2 完全积累制(完全基金制)及其评价 | 第36-38页 |
5.1.3 部分积累制及其评价 | 第38页 |
5.2 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金筹资模式选择 | 第38-42页 |
5.2.1 选择筹资模式需要参考的标准 | 第38-39页 |
5.2.2 中国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选择 | 第39-42页 |
5.3 延迟退休年龄对我国养老金筹集的影响 | 第42-44页 |
第6章 城市养老模式的选择 | 第44-50页 |
6.1 家庭养老存在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 第44-46页 |
6.1.1 家庭结构的变化加重了年轻子女对老年人的抚养负担 | 第44-45页 |
6.1.2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使得子女照顾老人面临更多困难 | 第45页 |
6.1.3 “离巢高飞”频繁的工作岗位流动,使家庭无法继续承载养老功能 | 第45页 |
6.1.4 老年人健康状况不理想、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对家庭养老构成挑战 | 第45-46页 |
6.2 社会养老存在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 第46-47页 |
6.2.1 社会性养老机构的数量、质量、规模远远赶不上现阶段社会养老的需求 | 第46页 |
6.2.2 社会性养老机构的服务滞后,设施不完善,难以满足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 第46-47页 |
6.2.3 养老金筹措的优惠政策迟迟不到位,难以调动社会养老的积极性 | 第47页 |
6.3 分级养老模式的适用性和可选性分析 | 第47-50页 |
6.3.1 分级养老的基本内容 | 第47-48页 |
6.3.2 分级养老模式的适用性 | 第48页 |
6.3.3 分级养老的优点和可选性 | 第48-50页 |
第7章 完善分级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 | 第50-57页 |
7.1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50-51页 |
7.2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缓解养老压力 | 第51-53页 |
7.3 资金筹措的多元化 | 第53页 |
7.4 大力发展养老产业,推进产业的创新发展 | 第53-55页 |
7.5 完善和规范养老问题的法律法规 | 第55页 |
7.6 积极营造养老氛围,加强社会道德伦理文化建设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