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19-21页 |
1.3.1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9-20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21-2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2 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2-31页 |
2.1 相关核心概念界定 | 第22-25页 |
2.1.1 征信概念及分类 | 第22-23页 |
2.1.2 农户信用 | 第23-25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5-30页 |
2.2.1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25-27页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7-29页 |
2.2.3 激励理论 | 第29-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国内农户信用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 第31-37页 |
3.1 我国农户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 第31页 |
3.1.1 政府部门规划纲要 | 第31页 |
3.1.2 农村金融机构指导意见 | 第31页 |
3.2 我国农户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分析 | 第31-35页 |
3.2.1 我国农户信用体系建设模式的选择 | 第31-32页 |
3.2.2 我国农户信用体系构建的障碍分析 | 第32-35页 |
3.3 影响我国农户信用评估的因素分析 | 第35-36页 |
3.3.1 农户信用评估体系的“5C”因素分析 | 第35页 |
3.3.2 农户资信分析考虑因素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HZ市农户信用体系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37-47页 |
4.1 HZ市农户信用体系建设现状 | 第37-44页 |
4.1.1 人民银行牵头多方协作打造农户信用数据库建设 | 第37-41页 |
4.1.2 农村金融机构内部信用评级 | 第41-43页 |
4.1.3 农户信用体系加快建设步伐 | 第43-44页 |
4.2 HZ市农户信用体系建设现存问题分析 | 第44-46页 |
4.2.1 数据库建设缺乏指导意见和成熟运作机制 | 第44-45页 |
4.2.2 社会信用亟待加强 | 第45页 |
4.2.3 信贷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不尽完善 | 第45-4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推进HZ市农户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 | 第47-51页 |
5.1 健全完善数据库建设制度框架及运作机制 | 第47-48页 |
5.1.1 进一步明确指导意见 | 第47页 |
5.1.2 优化功能提升数据库平台认可度 | 第47页 |
5.1.3 完善运作机制 | 第47-48页 |
5.2 逐步优化信用环境 | 第48-49页 |
5.2.1 政府部门提升自身公信力 | 第48页 |
5.2.2 加强农户及农村企业信用意识 | 第48-49页 |
5.3 创建合理的农村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 | 第49-50页 |
5.4 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农户信用体系建设 | 第5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1-5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