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1.2.2 审计范围与国家治理相关研究 | 第14页 |
1.2.3 关于完善国家审计范围相关研究 | 第14-17页 |
1.2.4 总体评价 | 第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研究创新 | 第19-20页 |
第2章 国家审计全覆盖理论分析与经验借鉴 | 第20-28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1.1 国家审计 | 第20页 |
2.1.2 国家审计全覆盖 | 第20-21页 |
2.2 国家审计范围和国家治理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2页 |
2.2.2 代理人理论 | 第22页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理论 | 第22-23页 |
2.2.4 系统论 | 第23页 |
2.3 国外三种类型国家审计模式的经验借鉴 | 第23-26页 |
2.3.1 立法型国家审计 | 第24页 |
2.3.2 司法型国家审计 | 第24-25页 |
2.3.3 独立型国家审计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国家审计全覆盖内容的构建 | 第28-37页 |
3.1 国家审计全覆盖特征分析 | 第28-30页 |
3.2 国家审计全覆盖特征与内容的联结 | 第30-32页 |
3.2.1 审计运行环境 | 第30-31页 |
3.2.2 审计资源管理 | 第31页 |
3.2.3 审计业务控制 | 第31页 |
3.2.4 审计成果运用 | 第31-32页 |
3.3 国家审计全覆盖内容组成要素的分析 | 第32-36页 |
3.3.1 审计运行环境 | 第32-33页 |
3.3.2 审计资源管理 | 第33-34页 |
3.3.3 审计业务控制 | 第34-35页 |
3.3.4 审计成果利用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国家审计全覆盖的困境与成因探析 | 第37-53页 |
4.1 我国国家审计全覆盖的发展现状 | 第37-44页 |
4.1.1 审计范围分析 | 第37-38页 |
4.1.2 审计绩效分析 | 第38-40页 |
4.1.3 审计署收支分析 | 第40-44页 |
4.2 基于国家审计全覆盖内容的现状成因探析 | 第44-52页 |
4.2.1 审计运行环境方面的成因 | 第44-47页 |
4.2.2 审计资源管理方面的成因 | 第47-48页 |
4.2.3 审计业务控制方面的成因 | 第48-49页 |
4.2.4 审计成果运用方面的成因 | 第49-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国家治理视角下发展完善审计全覆盖的实现路径 | 第53-63页 |
5.1 优化审计运行环境的路径 | 第53-56页 |
5.1.1 审计独立性应强化法定职权 | 第53-54页 |
5.1.2 审计协调性应强化审计权威 | 第54-55页 |
5.1.3 完善相关法律指引 | 第55-56页 |
5.2 优化审计资源管理的路径 | 第56-59页 |
5.2.1 完善审计机关人力资源管理 | 第56-57页 |
5.2.2 建立审计信息资源数据库,整合审计信息资源 | 第57-58页 |
5.2.3 加强社会审计资源管理 | 第58-59页 |
5.3 优化审计业务控制的路径 | 第59-61页 |
5.3.1 建立审计计划管理部门,优化制定审计计划 | 第59-60页 |
5.3.2 革新审计方式,优化项目管理 | 第60-61页 |
5.4 优化审计成果运用的路径 | 第61-62页 |
5.4.1 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 第61页 |
5.4.2 健全审计问责和整改机制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3-64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64页 |
6.3 未来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