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岭铁路线路最大坡度与最小曲线半径选择的BP模型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1.1.1 铁路运输现状 | 第12页 |
1.1.2 铁路建设 | 第12-13页 |
1.1.3 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 第13页 |
1.1.4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2章 坡度与曲线半径对工程与运营影响 | 第18-26页 |
2.1 最大坡度对工程和运营的影响 | 第18-20页 |
2.1.1 对输送能力的影响 | 第18页 |
2.1.2 对工程的影响 | 第18-19页 |
2.1.3 对运营的影响 | 第19页 |
2.1.4 对主要工程费的影响 | 第19-20页 |
2.2 最小曲线半径对工程和运营的影响 | 第20-22页 |
2.2.1 对行车速度的限制 | 第20-21页 |
2.2.2 对工程的影响 | 第21页 |
2.2.3 对运营的影响 | 第21-22页 |
2.2.4 对主要工程费的影响 | 第22页 |
2.3 展线系数 | 第22-25页 |
2.3.1 展线形式 | 第22-24页 |
2.3.2 展线系数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坡度与曲线半径选择的影响因素 | 第26-33页 |
3.1 最大坡度选择的影响因素 | 第26-28页 |
3.1.1 铁路等级 | 第26页 |
3.1.2 运输需求和机车类型 | 第26-27页 |
3.1.3 地形条件 | 第27-28页 |
3.1.4 邻线的牵引定数 | 第28页 |
3.2 最大坡度选择的两个倾向 | 第28-29页 |
3.2.1 系统化 | 第29页 |
3.2.2 统一化 | 第29页 |
3.3 最小曲线半径选择的影响因素 | 第29-31页 |
3.3.1 运输性质 | 第29-30页 |
3.3.2 运行安全 | 第30页 |
3.3.3 设计速度 | 第30页 |
3.3.4 地形条件 | 第30-31页 |
3.4 最小曲线半径的选用原则 | 第31-32页 |
3.4.1 集中使用的原则 | 第31页 |
3.4.2 结合纵断面选用原则 | 第31页 |
3.4.3 慎用最小曲线半径原则 | 第31-32页 |
3.4.4 由大到小取值原则 | 第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神经网络原理及应用 | 第33-44页 |
4.1 神经网络发展历史 | 第33页 |
4.2 神经网络原理 | 第33-37页 |
4.2.1 几种典型的神经元模型 | 第34-36页 |
4.2.2 几种常见的神经元输出函数 | 第36-37页 |
4.3 BP神经网络理论 | 第37-42页 |
4.3.1 BP网络结构 | 第37-38页 |
4.3.2 BP网络计算过程 | 第38-40页 |
4.3.3 BP网络设计 | 第40-42页 |
4.4 BP神经网络在铁路选线中的应用 | 第42-43页 |
4.4.1 最大坡度、最小曲线半径影响因素的确定 | 第42-43页 |
4.4.2 BP神经网络的引入 | 第4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线路的模型的建立分析 | 第44-63页 |
5.1 样本的选取 | 第44-47页 |
5.1.1 南昆铁路(二院,1997年建成) | 第44-45页 |
5.1.2 内昆铁路(二院,2001年建成) | 第45页 |
5.1.3 天平铁路(一院,2008年开工) | 第45-46页 |
5.1.4 广大线二线(二院,2010年建成) | 第46-47页 |
5.2 模型参数的选取 | 第47-48页 |
5.1.1 铁路等级 | 第47页 |
5.1.2 地形条件 | 第47页 |
5.1.3 牵引质量 | 第47-48页 |
5.1.4 运输要求 | 第48页 |
5.1.5 旅客列车设计速度 | 第48页 |
5.3 模型目标值的确定 | 第48-49页 |
5.2.1 最大坡度 | 第48页 |
5.2.2 最小曲线半径 | 第48-49页 |
5.2.3 展线系数 | 第49页 |
5.2.4 主要工程量 | 第49页 |
5.4 样本的学习和仿真 | 第49-62页 |
5.3.1 样本原始参数和目标值 | 第49-52页 |
5.3.2 样本原始数据的归一化处理 | 第52-55页 |
5.3.3 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 第55-60页 |
5.3.4 测试结果分析 | 第60页 |
5.3.5 利用保存好的BP网络进行目标仿真 | 第60-61页 |
5.3.6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