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农药工业论文--杀虫剂论文

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悬浮剂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主要缩略语表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2页
    1.1 前言第12-13页
    1.2 控制释放技术第13-15页
        1.2.1 控制释放技术的定义及优点第13页
        1.2.2 控释制剂的类型及应用第13-15页
    1.3 微胶囊悬浮剂第15-22页
        1.3.1 微胶囊悬浮剂的定义第15页
        1.3.2 农药微胶囊悬浮剂的发展概况第15-16页
        1.3.3 微胶囊悬浮剂的制备方法第16-22页
            1.3.3.1 原位聚合法第17-18页
            1.3.3.2 界面聚合法第18-19页
            1.3.3.3 相分离法第19-21页
            1.3.3.4 微胶囊囊壁材料的选择第21-22页
            1.3.3.5 微胶囊囊芯材料的选择第22页
    1.4 脲醛树脂的性质与应用第22-24页
        1.4.1 脲醛树脂的概述第22页
        1.4.2 脲醛树脂作为微胶囊壁材的应用第22-23页
        1.4.3 尿素-甲醛预聚体作为制备脲醛树脂壁材反应机理第23-24页
    1.5 蜜胺树脂的性质与应用第24-26页
        1.5.1 蜜胺树脂的概述第24页
        1.5.2 蜜胺树脂的应用第24-25页
        1.5.3 三聚氰胺-甲醛预聚体作为制备密胺树脂壁材反应机理第25-26页
    1.6 毒死蜱及高效氯氰菊酯的简介第26-29页
        1.6.1 毒死蜱的性质第26-27页
        1.6.2 毒死蜱的用途及特点第27-28页
        1.6.3 高效氯氰菊酯简述第28页
        1.6.4 高效氯氰菊酯的作用机制第28页
        1.6.5 高效氯氰菊酯的降解第28-29页
    1.7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9-32页
第二章 以脲醛树脂为壁材制备毒死蜱·高氯微胶囊的配方筛选及性能表征第32-55页
    2.1 实验部分第32-38页
        2.1.1 主要原料第32-33页
        2.1.2 主要仪器第33-34页
        2.1.3 毒死蜱 ·高氯微胶囊的制备第34-35页
            2.1.3.1 脲醛树脂预聚体的合成第34页
            2.1.3.2 以脲醛树脂为壁材的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第34-35页
        2.1.4 微胶囊的测试与表征第35-38页
            2.1.4.1 微胶囊悬浮剂的离心稳定性测定第35页
            2.1.4.2 微胶囊悬浮剂的自发分散性第35页
            2.1.4.3 低温稳定性测定第35-36页
            2.1.4.4 热贮稳定性测定第36页
            2.1.4.5 微胶囊悬浮率的测定方法第36-37页
            2.1.4.6 包封率的测定方法第37页
            2.1.4.7 粒径大小及分布的测定第37-38页
            2.1.4.8 微胶囊表面形貌的表征第38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8-55页
        2.2.1 溶剂的选择以及其用量的确定第38-40页
            2.2.1.1 溶剂的选择第38-40页
            2.2.1.2 溶剂用量的确定第40页
        2.2.2 乳化剂的选择及其用量的确定第40-43页
            2.2.2.1 乳化剂的选择第40-42页
            2.2.2.2 乳化剂用量的确定第42-43页
        2.2.3 分散剂的选择及用量的确定第43-46页
            2.2.3.1 分散剂的选择第43-45页
            2.2.3.2 分散剂用量的确定第45-46页
        2.2.4 增稠剂用量的确定第46页
        2.2.5 脲醛树脂预聚物用量的确定第46-47页
        2.2.6 毒死蜱·高氯微胶囊较佳配方第47-48页
        2.2.7 毒死蜱·高氯微胶囊气相表征结果第48-55页
            2.2.7.1 毒死蜱的气相表征结果第48-50页
            2.2.7.2 毒死蜱样品标准曲线的绘制第50-51页
            2.2.7.3 高效氯氰菊酯的气相表征结果第51-53页
            2.2.7.4 高效氯氰菊酯样品标准曲线的绘制第53-55页
第三章 以蜜胺树脂为壁材的毒死蜱·高氯微胶囊的制备及微囊化条件的优化第55-65页
    3.1 实验部分第55页
        3.1.1 微胶囊的制备第55页
            3.1.1.1 三聚氰胺-甲醛预聚体的合成第55页
            3.1.1.2 以蜜胺树脂为壁材的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第55页
        3.1.2 微囊化条件对微胶囊的影响第55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55-65页
        3.2.1 调pH速度对微胶囊的影响第55-58页
            3.2.1.1 调pH速度对微胶囊平均粒径以及分布的影响第56-57页
            3.2.1.1 调pH速度对微胶囊包封率的影响第57-58页
        3.2.2 搅拌速度对微胶囊的影响第58-60页
            3.2.2.1 搅拌速度对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以及分布第58-59页
            3.2.2.2 搅拌速度对微胶囊包封率的影响第59-60页
        3.2.3 固化阶段升温速度及其温度对微胶囊的影响第60-62页
            3.2.3.1 固化阶段升温速度对微胶囊的影响第60-61页
            3.2.3.2 固化温度对微胶囊包封率的影响第61-62页
        3.2.4 固化时间对微胶囊的影响第62-63页
        3.2.5 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SEM表征第63-65页
第四章 以蜜胺树脂为囊壁的微胶囊悬浮剂释放性能研究第65-75页
    4.1 实验部分第65-67页
        4.1.1 以蜜胺树脂为囊壁的微胶囊悬浮剂的优化制备第65页
        4.1.2 以蜜胺树脂为囊壁的微胶囊悬浮剂的缓释性能测定第65-67页
            4.1.2.1 微胶囊释放速率的测定第65页
            4.1.2.2 微胶囊在水中释放速率的测定第65-66页
            4.1.2.3 微胶囊在土壤中的释放性能第66页
            4.1.2.4 微胶囊在土壤中的释放性能研究的动力学模型拟合第66-67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67-75页
        4.2.1 微胶囊的释放性能与原药相比较第67-68页
        4.2.2 微胶囊在不同温度水中的释放性能研究第68-70页
        4.2.3 微胶囊在土壤中的释放性能研究第70-71页
        4.2.4 微胶囊在土壤中的释放性能研究的动力学模型拟合第71-7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5.1 结论第75-76页
    5.2 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省电力公司应急体系优化研究
下一篇:基于中国国情的国家公园功能分区理论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