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25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6页 | 
| 1.1.1 现实背景 | 第9-12页 | 
| 1.1.2 理论背景 | 第12-16页 | 
| 1.2 研究问题及意义 | 第16-21页 | 
| 1.2.1 研究问题 | 第16-18页 | 
| 1.2.2 研究意义 | 第18-21页 | 
|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21-25页 | 
| 1.3.1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 1.3.3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5-49页 | 
| 2.1 子公司角色分类研究综述 | 第25-27页 | 
| 2.1.1 子公司角色分类 | 第25-26页 | 
| 2.1.2 子公司角色衡量 | 第26-27页 | 
| 2.2 跨国企业母子公司管控机制的研究综述 | 第27-30页 | 
| 2.2.1 管控机制的内涵及类别 | 第27-28页 | 
| 2.2.2 子公司特征对跨国企业管控机制选择的影响 | 第28-30页 | 
| 2.3 跨国企业内部知识转移研究 | 第30-33页 | 
| 2.3.1 知识转移的内涵 | 第30-31页 | 
| 2.3.2 跨国企业内部知识转移结构及路径演化 | 第31-33页 | 
| 2.4 跨国企业母子公司间知识转移的研究 | 第33-45页 | 
| 2.4.1 知识特性对跨国企业母子公司知识转移的影响 | 第33-36页 | 
| 2.4.2 双方特性及关系对跨国企业母子公司知识转移的影响 | 第36-39页 | 
| 2.4.3 转移环境对跨国企业母子公司知识转移的影响 | 第39-41页 | 
| 2.4.4 管控机制对跨国企业母子公司知识转移的影响 | 第41-45页 | 
| 2.5 基于管控机制的逆向知识转移研究综述 | 第45-47页 | 
| 2.6 文献评述 | 第47-49页 | 
| 第3章 中国化工逆向知识转移的案例研究 | 第49-58页 | 
| 3.1 研究问题及目的 | 第49-50页 | 
| 3.2 研究设计 | 第50-51页 | 
| 3.2.1 研究方法 | 第50页 | 
| 3.2.2 案例选择 | 第50页 | 
| 3.2.3 数据收集 | 第50-51页 | 
| 3.3 案例研究 | 第51-57页 | 
| 3.3.1 案例基本情况 | 第51-52页 | 
| 3.3.2 逆向知识转移实施过程 | 第52-53页 | 
| 3.3.3 逆向知识转移过程中的阻碍 | 第53-54页 | 
| 3.3.4 逆向知识转移结果 | 第54页 | 
| 3.3.5 案例分析 | 第54-57页 | 
| 3.4 结论 | 第57-58页 | 
| 第4章 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 | 第58-71页 | 
| 4.1 理论模型的提出及概念的界定 | 第58-62页 | 
| 4.1.1 理论模型的提出 | 第58-60页 | 
| 4.1.2 概念的界定 | 第60-62页 | 
| 4.2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62-71页 | 
| 4.2.1 子公司角色对管控机制的影响 | 第62-64页 | 
| 4.2.2 管控机制对逆向知识转移结果的直接影响 | 第64-65页 | 
| 4.2.3 吸收能力对知识转移结果的直接影响及调节作用 | 第65-67页 | 
| 4.2.4 管控机制的中介作用 | 第67-68页 | 
| 4.2.5 逆向知识转移数量与价值间的关系 | 第68-69页 | 
| 4.2.6 研究模型的控制变量分析 | 第69-70页 | 
| 4.2.7 研究模型的假设汇总 | 第70-71页 | 
| 第5章 研究设计 | 第71-92页 | 
| 5.1 研究设计与调研过程 | 第71-74页 | 
| 5.1.1 研究设计 | 第71-74页 | 
| 5.1.2 调研过程 | 第74页 | 
| 5.2 测量量表的开发 | 第74-87页 | 
| 5.2.1 测量量表的开发过程 | 第75-76页 | 
| 5.2.2 变量测量 | 第76-82页 | 
| 5.2.3 预测试与测量量表的修正 | 第82-87页 | 
| 5.3 问卷调查与数据收集 | 第87-90页 | 
| 5.3.1 问卷设计 | 第87-88页 | 
| 5.3.2 问卷发放及回收 | 第88-89页 | 
| 5.3.3 样本的初步处理 | 第89-90页 | 
| 5.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90-92页 | 
| 第6章 实证分析 | 第92-118页 | 
| 6.1 样本概况和描述性统计 | 第92-97页 | 
| 6.1.1 样本概括 | 第92-95页 | 
| 6.1.2 测量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95-97页 | 
| 6.1.3 正态分布检验 | 第97页 | 
| 6.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第97-98页 | 
| 6.3 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98-104页 | 
| 6.3.1 信度检验 | 第99-100页 | 
| 6.3.2 效度检验 | 第100-104页 | 
| 6.4 相关性分析 | 第104-106页 | 
| 6.5 实证分析 | 第106-115页 | 
| 6.5.1 逆向知识转移数量的实证结果分析 | 第106-109页 | 
| 6.5.2 逆向知识转移价值实证结果分析 | 第109-113页 | 
| 6.5.3 逆向知识转移数量与价值间关系实证结果分析 | 第113-115页 | 
| 6.6 假设检验结果总结与讨论 | 第115-118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118-123页 | 
| 7.1 研究结论与理论贡献 | 第118-120页 | 
| 7.1.1 研究结论 | 第118-119页 | 
| 7.1.2 理论贡献 | 第119-120页 | 
| 7.2 管理启示 | 第120-121页 | 
| 7.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121-1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3-132页 | 
| 致谢 | 第132-134页 | 
| 附录A 中国跨国企业逆向知识转移研究调查问卷 | 第134-138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8-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