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一、引言 | 第9-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1.单元 | 第13页 |
2.教学模式 | 第13-14页 |
3.单元整体教学模式 | 第14-15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2页 |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21页 |
3.文献述评 | 第21-22页 |
三、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理论 | 第22-23页 |
(二)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 第23-24页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4-25页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5-2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1.文献分析法 | 第26页 |
2.行动研究法 | 第26页 |
3.观察法 | 第26页 |
4.访谈法 | 第26-27页 |
五、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 第27-32页 |
(一)指导思想 | 第27页 |
(二)基本原则 | 第27-28页 |
1.系统性原则 | 第27页 |
2.整体性原则 | 第27-28页 |
3.合作性原则 | 第28页 |
4.自主性原则 | 第28页 |
5.可接受性原则 | 第28页 |
6.可操作性原则 | 第28页 |
(三)基本程序 | 第28-32页 |
1.单元划分 | 第29-30页 |
2.整体感知 | 第30页 |
3.释疑解难 | 第30页 |
4.综合训练 | 第30-31页 |
5.单元总结 | 第31-32页 |
六、评价工具的编制 | 第32-34页 |
(一)观察量表的设计 | 第32-33页 |
(二)访谈提纲的设计 | 第33-34页 |
七、教学实践 | 第34-61页 |
(一)实践对象 | 第34页 |
(二)实施周期 | 第34页 |
(三)教学内容 | 第34页 |
(四)单元划分 | 第34-37页 |
(五)具体案例 | 第37-61页 |
八、教学实践效果 | 第61-75页 |
(一)测评成绩 | 第61-64页 |
(二)学习过程 | 第64-75页 |
1.观察 | 第64-72页 |
2.访谈 | 第72-75页 |
九、研究结论 | 第75-77页 |
十、反思与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附录一 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五班学生化学成绩表 | 第81-83页 |
附录二 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六班学生化学成绩表 | 第83-85页 |
附录三 访谈提纲 | 第85-86页 |
附录四 铁及其化合物整体感知环节作业题 | 第86-87页 |
附录五 铁及其化合物释疑解难环节作业题 | 第87-88页 |
附录六 铁及其化合物综合训练环节检测题 | 第88-90页 |
附录七 氯及其化合物整体感知环节作业题 | 第90-91页 |
附录八 氯及其化合物释疑解难环节作业题 | 第91-92页 |
附录九 氯及其化合物综合训练环节检测题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