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附录B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第9-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1 茶及其类别 | 第11页 |
1.2 组成茶叶的主要成分 | 第11-12页 |
1.3 茶与健康 | 第12-13页 |
1.4 茶的降血糖效应 | 第13-15页 |
1.4.1 茶多糖的降血糖效应 | 第13页 |
1.4.2 茶多酚的降血糖效应 | 第13-14页 |
1.4.3 茶色素的降血糖作用 | 第14-15页 |
1.5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 第15-16页 |
2 引言 | 第16-18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8-26页 |
3.1 材料 | 第18-20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3.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18-19页 |
3.1.3 动物处理和试验设计 | 第19-20页 |
3.2 方法 | 第20-26页 |
3.2.1 样品采集和制备 | 第20页 |
3.2.2 儿茶素的HPLC检测 | 第20-21页 |
3.2.3 多糖的测定 | 第21页 |
3.2.4 测定肝匀浆中总蛋白含量使用Bradford法 | 第21页 |
3.2.5 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力的测定 | 第21页 |
3.2.6 测定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力 | 第21页 |
3.2.7 血清葡萄糖(Glucose)水平检测 | 第21页 |
3.2.8 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检测 | 第21-22页 |
3.2.9 血清胰岛素(Insulin)水平检测 | 第22页 |
3.2.10 血清瘦素(Leptin)水平检测 | 第22页 |
3.2.11 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水平检测 | 第22页 |
3.2.12 组织总RNA提取 | 第22-23页 |
3.2.13 一步法反转录PCR(RT-PCR) | 第23页 |
3.2.14 实时定量PCR(qPCR) | 第23-25页 |
3.2.15 免疫蛋白印迹总蛋白的提取 | 第25页 |
3.2.16 测定肝蛋白裂解液中总蛋白含量使用BCA法 | 第25页 |
3.2.17 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 | 第25页 |
3.2.18 数据统计 | 第25-26页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6-41页 |
4.1 四种茶主要化学成分的HPLC分析 | 第26-27页 |
4.2 动物对四类茶汤适应性实验 | 第27-29页 |
4.3 黄茶耐受性实验 | 第29-34页 |
4.4 不同茶汤对动物的降血糖效应 | 第34-37页 |
4.5 适应性反应的时间效应 | 第37-39页 |
4.6 早期高脂模型适应性反应探究 | 第39-41页 |
5 讨论 | 第41-44页 |
6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