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的意义和背景 | 第11-12页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图像融合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创新点与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3.2 创新点 | 第16-17页 |
1.4 本文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研究 | 第19-25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基于空域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简介 | 第19-22页 |
2.2.1 加权平均算法 | 第19-21页 |
2.2.2 主成分分析算法 | 第21-22页 |
2.3 基于频域的红外与可见光融合算法简介 | 第22-24页 |
2.3.1 基于小波变换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 | 第22-23页 |
2.3.2 基于Curvelet变换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多传感器图像融合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 第25-32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多传感图像融合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 第25-29页 |
3.2.1 像素级评价方法 | 第25-26页 |
3.2.2 特征级评价方法 | 第26-28页 |
3.2.3 决策级评价方法 | 第28-29页 |
3.3 图像融合质量评价方法综述 | 第29-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基于NSCT与自适应颜色传递参数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伪彩色融合算法 | 第32-44页 |
4.1 引言 | 第32页 |
4.2 NSCT变换系数分析 | 第32-33页 |
4.3 基于区域分割的边缘检测 | 第33-34页 |
4.4 自适应颜色参数构造 | 第34-38页 |
4.4.1 颜色传递模型设计 | 第34页 |
4.4.2 颜色传递参数设计 | 第34-35页 |
4.4.3 自适应参数调整与实验 | 第35-38页 |
4.5 红外与可见光图像伪彩色融合算法构造 | 第38-41页 |
4.5.1 算法构造 | 第38-39页 |
4.5.2 初步融合图像融合规则 | 第39-41页 |
4.6 红外与可见光图像伪彩色融合实验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基于多尺度滤波器组与局部方差相关系数的评价指标 | 第44-55页 |
5.1 引言 | 第44页 |
5.2 框架构造 | 第44-47页 |
5.2.1 滤波器组原理 | 第44-45页 |
5.2.2 指标构建 | 第45-47页 |
5.3 基于局部方差的图像相关系数构造 | 第47-48页 |
5.4 图像质量评价指标构造 | 第48页 |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5.5.1 参数选择 | 第49-50页 |
5.5.2 融合质量评价指标性能分析 | 第50-53页 |
5.6 本章结论 | 第53-55页 |
第六章 本文工作与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