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1.2.1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损伤现状 | 第9-12页 |
1.2.2 基于车辆动力响应的无砟轨道损伤辨识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车辆动力响应计算与时频特性分析 | 第17-33页 |
2.1 车辆动力响应计算 | 第17-23页 |
2.1.1 轨道不平顺 | 第17-20页 |
2.1.2 轨道—车辆垂向耦合动力模型数值模拟 | 第20-23页 |
2.2 车辆系统动力响应时频特性分析 | 第23-28页 |
2.2.1 轨道不平顺激扰下的车辆动力响应数据研究 | 第24-26页 |
2.2.2 轨道不平顺和轨道结构损伤共同激扰下车辆动力响应数据分析 | 第26-28页 |
2.3 轨道结构损伤对车辆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 | 第28-32页 |
2.3.1 统计学指标分析 | 第28-30页 |
2.3.2 能量指标分析 | 第30-31页 |
2.3.3 信息熵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基于信号处理的轨道损伤特征故障函数优选 | 第33-69页 |
3.1 信号处理技术 | 第33-41页 |
3.1.1 信号序列平稳性检测 | 第33-34页 |
3.1.2 信号分解方法 | 第34-41页 |
3.1.3 信号分解方法优选 | 第41页 |
3.2 变分模态分解参数优化问题 | 第41-49页 |
3.2.1 参数K的影响 | 第42-45页 |
3.2.2 惩罚参数α的影响 | 第45-46页 |
3.2.3 变分模态分解参数优化方法 | 第46-49页 |
3.3 基于车辆动力响应的无砟轨道损伤辨识的基本原理 | 第49页 |
3.4 车辆动力响应数据损伤特征故障函数估计 | 第49-51页 |
3.5 无砟轨道损伤特征故障函数的提取 | 第51-67页 |
3.5.1 基于统计特征的轨道结构损伤特征故障函数提取 | 第51-56页 |
3.5.2 轨道常见损伤下车辆动力响应VMD-HHT分析 | 第56-63页 |
3.5.3 轨道常见损伤下车辆动力响应VMD能量谱分析 | 第63-6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四章 损伤辨识指标的建立与指标融合 | 第69-88页 |
4.1 车辆动力响应数据损伤特征提取 | 第69-72页 |
4.1.1 时域指标 | 第69-71页 |
4.1.2 频域指标 | 第71-72页 |
4.1.3 时频域指标 | 第72页 |
4.2 损伤辨识指标抗轨道不平顺激扰能力分析 | 第72-79页 |
4.2.1 时域指标抗轨道不平顺激扰能力分析 | 第73-76页 |
4.2.2 频域指标抗轨道不平顺激扰能力分析 | 第76-78页 |
4.2.3 时频域指标抗轨道不平顺激扰能力分析 | 第78-79页 |
4.3 损伤辨识指标损伤敏感度和区分能力分析 | 第79-83页 |
4.4 轨道损伤辨识指标的建立 | 第83-84页 |
4.5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损伤辨识指标融合 | 第84-87页 |
4.5.1 主成分分析基本原理 | 第84-85页 |
4.5.2 损伤辨识指标融合 | 第85-8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五章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无砟轨道损伤辨识方法研究 | 第88-98页 |
5.1 滑动检测方法 | 第88-90页 |
5.2 基于滑动检测法的无砟轨道损伤位置辨识方法 | 第90-92页 |
5.3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无砟轨道损伤位置和程度辨识方法 | 第92-97页 |
5.3.1 支持向量机理论 | 第92-94页 |
5.3.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无砟轨道损伤辨识方法步骤 | 第94-96页 |
5.3.3 无砟轨道损伤辨识结果 | 第96-9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