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注释表 | 第14-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32页 |
1.2.1 燃油结焦机理 | 第18-26页 |
1.2.2 油焦热物性 | 第26-29页 |
1.2.3 试验方法 | 第29-32页 |
1.3 小结 | 第32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第2章 典型管路结构流动特点分析 | 第33-53页 |
2.1 喷嘴典型管路结构 | 第33-34页 |
2.2 典型结构物理模型 | 第34-35页 |
2.2.1 直角弯管 | 第34-35页 |
2.2.2 螺旋管 | 第35页 |
2.3 数值模拟分析 | 第35-51页 |
2.3.1 计算模型 | 第35-42页 |
2.3.2 结果分析 | 第42-5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3章 典型管路RP-3航空煤油热氧化结焦沉积特性试验 | 第53-83页 |
3.1 试验方案 | 第53-69页 |
3.1.1 试验系统 | 第53-60页 |
3.1.2 试验件 | 第60-61页 |
3.1.3 试验工况 | 第61-62页 |
3.1.4 结焦量测量方法 | 第62-65页 |
3.1.5 误差分析 | 第65-69页 |
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9-81页 |
3.2.1 出口燃油温度 | 第69-70页 |
3.2.2 直角弯管 | 第70-75页 |
3.2.3 螺旋管 | 第75-77页 |
3.2.4 进口雷诺数的影响 | 第77-79页 |
3.2.5 三种结构对比分析 | 第79-8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4章 油焦热物性试验 | 第83-92页 |
4.1 试验方法 | 第83-87页 |
4.1.1 油焦生成试验系统 | 第83-84页 |
4.1.2 密度测量 | 第84-86页 |
4.1.3 热物性测量 | 第86-87页 |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87-91页 |
4.2.1 表观形貌 | 第87-89页 |
4.2.2 密度测量 | 第89-90页 |
4.2.3 比热容和导热系数测量 | 第90-9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2-94页 |
5.1 总结 | 第92-93页 |
5.2 展望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9页 |
致谢 | 第99-10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