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4-15页 |
1.2 姿/轨控发动机推力室结构及材料 | 第15-18页 |
1.2.1 喷注器及其材料 | 第15-17页 |
1.2.2 燃烧室及其材料 | 第17-18页 |
1.3 推力室与喷注器材料的连接与现状 | 第18-24页 |
1.3.1 Re与Ti的焊接 | 第19-21页 |
1.3.2 Re与Nb的焊接 | 第21-24页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31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5-26页 |
2.1.1 母材 | 第25页 |
2.1.2 钎料 | 第25-26页 |
2.2 钎焊连接设备与工艺 | 第26-27页 |
2.2.1 钎焊连接设备 | 第26页 |
2.2.2 钎焊连接工艺 | 第26-27页 |
2.3 接头组织分析及性能测试 | 第27-31页 |
2.3.1 微观组织分析 | 第27-28页 |
2.3.2 显微硬度测试 | 第28页 |
2.3.3 热震性能测试 | 第28页 |
2.3.4 力学性能测试 | 第28-29页 |
2.3.5 气密性测试 | 第29-30页 |
2.3.6 样件无损检测 | 第30-31页 |
第三章 Re与TC4的钎焊工艺研究 | 第31-52页 |
3.1 钎料体系的选择 | 第31-32页 |
3.2 Re/TC4钎焊接头界面组织及断裂模式 | 第32-38页 |
3.2.1 典型Re/TC4钎焊接头界面组织 | 第32-36页 |
3.2.2 Re/TC4钎焊接头断裂模式 | 第36-38页 |
3.3 工艺参数对接头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8-44页 |
3.3.1 钎焊温度对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8-41页 |
3.3.2 保温时间对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3 钎料用量对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2-44页 |
3.4 钎焊接头高温力学性能 | 第44-47页 |
3.4.1 钎焊接头的高温剪切实验 | 第44-46页 |
3.4.2 钎焊接头的热震性能 | 第46-47页 |
3.5 TiZrCuNi非晶箔钎焊Re与TC4接头形成机理 | 第47-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Re与Nb的钎焊工艺研究 | 第52-66页 |
4.1 钎料体系的选择 | 第52-53页 |
4.2 典型Re/Nb钎焊接头界面组织及断裂模式 | 第53-59页 |
4.2.1 典型Re/Nb钎焊接头界面组织 | 第53-56页 |
4.2.2 Re/Nb钎焊接头断裂模式 | 第56-59页 |
4.3 工艺参数对接头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9-63页 |
4.3.1 钎焊温度对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9-61页 |
4.3.2 保温时间对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1-62页 |
4.3.3 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接头断口形貌的影响 | 第62-63页 |
4.4 钎焊接头高温力学性能 | 第63-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推力室连接样件的制备与测试 | 第66-74页 |
5.1 Re/Ir推力室与TC4过渡段的钎焊 | 第66-70页 |
5.1.1 制备接头样件 | 第66-67页 |
5.1.2 样件无损检测 | 第67页 |
5.1.3 气密性测试 | 第67-68页 |
5.1.4 Re/Ir-C/C推力室与TC4喷注器的钎焊探索 | 第68-70页 |
5.2 Re/Ir推力室与Nb过渡段的钎焊 | 第70-73页 |
5.2.1 制备接头样件 | 第70-71页 |
5.2.2 样件无损检测 | 第71-72页 |
5.2.3 气密性测试 | 第72-7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