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引言 | 第10-14页 |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三)创新与不足 | 第12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一、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行使变通执行与停止执行权的概述 | 第14-25页 | 
| (一)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行使变通执行与停止执行权的一般理论 | 第15-21页 | 
| 1.变通执行与停止执行权的含义 | 第15-16页 | 
| 2.变通执行与停止执行权的行使主体 | 第16-17页 | 
| 3.变通执行与停止执行权的性质与特点 | 第17-19页 | 
| 4.变通执行与停止执行权行使的基本原则 | 第19-21页 | 
| (二)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行使变通执行与停止执行权的现实意义 | 第21-23页 | 
| 1.有助于保障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公民的权利 | 第21-22页 | 
| 2.有助于完善我国民族法制建设 | 第22-23页 | 
| 3.有助于正确处理中央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之间的关系 | 第23页 | 
| (三)变通规定与变通执行、停止执行的关系 | 第23-25页 | 
| 二、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变通执行与停止执行权的行使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 第25-33页 | 
| (一)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变通执行与停止执行权的行使现状 | 第25-28页 | 
| 1.变通对象认定困难 | 第26页 | 
| 2.变通程序认识不足 | 第26-27页 | 
| 3.变通执行与停止执行权行使消极 | 第27-28页 | 
| (二)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怠于行使变通执行与停止执行权的法律原因分析 | 第28-32页 | 
| 1.变通执行与停止执行权的申请主体规定不明确 | 第28页 | 
| 2.变通执行与停止执行权的审批制度不完善 | 第28-29页 | 
| 3.变通执行与停止执行权的变通对象要求严苛 | 第29-31页 | 
| 4.变通执行与停止执行权行使的监督机制及法律责任规定不完善 | 第31-32页 | 
| (三)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怠于行使变通执行与停止执行权的非法律原因分析 | 第32-33页 | 
| 1.变通执行与停止执行权的执行主体认识水平不高 | 第32页 | 
| 2.政府部门之间利益倾向严重 | 第32-33页 | 
| 三、促进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变通执行与停止执行权有效行使的对策措施 | 第33-38页 | 
| (一)完善立法内容 | 第33-36页 | 
| 1.规范变通执行与停止执行权的行使主体 | 第33-34页 | 
| 2.建立变通执行与停止执行权的审批制度 | 第34-35页 | 
| 3.明确变通执行与停止执行权的变通对象 | 第35-36页 | 
| 4.完善监督机制及惩戒措施 | 第36页 | 
| (二)其他完善措施 | 第36-38页 | 
| 1.纠正执行主体认识偏差 | 第36-37页 | 
| 2.优化政府部门权力运行环境 | 第37-38页 | 
| 结论 | 第38-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