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体育理论论文--体育基础科学论文--运动生物力学论文

基于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髌股关节痛危险因素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前言第12-16页
    1.1 选题依据第12-14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15页
        1.2.2 研究意义第15页
    1.3 研究假设第15-16页
2 文献综述第16-34页
    2.1 髌股关节解剖及生物力学第16-19页
        2.1.1 髌股关节解剖结构第16-17页
        2.1.2 髌股关节运动第17-18页
        2.1.3 髌股关节接触区域和面积第18-19页
        2.1.4 髌股关节反作用力和应力第19页
    2.2 髌股关节痛的定义第19-20页
    2.3 髌股关节痛的诊断第20-22页
        2.3.1 临床表现第20-21页
        2.3.2 身体检查第21页
        2.3.3 影像检查第21-22页
    2.4 髌股关节痛的病理机制第22-23页
        2.4.1 髌股排列不齐第22-23页
        2.4.2 髌骨轨迹异常第23页
    2.5 髌股关节痛的危险因素第23-28页
        2.5.1 外在因素第23-24页
        2.5.2 内在因素第24-28页
    2.6 髌股关节痛的治疗第28-32页
        2.6.1 手术治疗第28页
        2.6.2 保守治疗第28-32页
    2.7 疼痛机制第32-34页
        2.7.1 疼痛理论模型第32页
        2.7.2 实验性模拟疼痛第32-33页
        2.7.3 消除疼痛第33-34页
3 研究方法第34-50页
    3.1 研究对象第34-35页
    3.2 实验设计第35-36页
    3.3 数据采集第36-41页
    3.4 数据处理第41-50页
        3.4.1 大地坐标系建立第42页
        3.4.2 虚拟点计算第42-44页
        3.4.3 局部坐标系建立第44-46页
        3.4.4 关节角度第46-47页
        3.4.5 关节力矩第47-48页
        3.4.6 髌股关节应力第48页
        3.4.7 肌电激活程度和激活顺序第48-49页
        3.4.8 地面反作用力第49页
        3.4.9 动作阶段划分第49-50页
    3.5 数据分析第50页
4 结果第50-71页
    4.1 疼痛或损伤与性别对髌股关节近端因素的影响第50-55页
        4.1.1 疼痛或损伤与性别对髋关节角度的影响第50-53页
        4.1.2 疼痛或损伤与性别对髋关节力矩的影响第53-55页
    4.2 疼痛或损伤与性别对髌股关节局部因素的影响第55-65页
        4.2.1 疼痛或损伤与性别对膝关节角度的影响第55-59页
        4.2.2 疼痛或损伤与性别对膝关节力矩的影响第59-62页
        4.2.3 疼痛或损伤与性别对髌股关节应力的影响第62-64页
        4.2.4 疼痛或损伤与性别对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表面肌电的影响第64-65页
    4.3 疼痛或损伤与性别对髌股关节远端因素的影响第65-68页
        4.3.1 疼痛或损伤与性别对踝关节角度的影响第65-66页
        4.3.2 疼痛或损伤与性别对踝关节力矩的影响第66-68页
    4.4 疼痛或损伤与性别对地面反作用力的影响第68-71页
5 讨论第71-90页
    5.1 疼痛对下肢动作特征的影响第71-78页
        5.1.1 疼痛对下肢运动学特征的影响第72-74页
        5.1.2 疼痛对下肢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第74-77页
        5.1.3 疼痛对下肢肌电特征的影响第77页
        5.1.4 疼痛对下肢动作特征的影响小结第77-78页
    5.2 可能导致损伤的下肢动作特征第78-86页
        5.2.1 可能导致损伤的下肢运动学特征第79-81页
        5.2.2 可能导致损伤的下肢动力学特征第81-84页
        5.2.3 可能导致损伤的下肢肌电特征第84-86页
        5.2.4 可能导致损伤的下肢动作特征小结第86页
    5.3 性别或任务的特定性第86-88页
    5.4 损伤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第88-89页
    5.5 局限性与展望第89-90页
6 结论与建议第90-92页
    6.1 结论第90-91页
    6.2 建议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110页
附录第110-112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2-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神经肌肉功能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生物力学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中国赛艇队女子四人双桨项目北京奥运周期训练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