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体育理论论文--体育基础科学论文--运动生物力学论文

神经肌肉功能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生物力学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前言第12-15页
    1.1 选题依据第12-14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页
    1.3 研究假设第14-15页
2 文献综述第15-47页
    2.1 ACL的解剖学及力学特性第15-17页
    2.2 ACL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第17-23页
        2.2.1 损伤发病率第17-19页
        2.2.2 损伤复发率第19-20页
        2.2.3 损伤危害第20-23页
    2.3 ACL损伤的可能机制第23-29页
        2.3.1 ACL矢状面受力致伤可能机制第25-26页
        2.3.2 ACL额状面受力致伤可能机制第26-27页
        2.3.3 ACL水平面受力致伤可能机制第27-28页
        2.3.4 多因素、多平面致伤可能机制第28-29页
    2.4 ACL损伤危险因素第29-44页
        2.4.1 不可控损伤危险因素第29-33页
        2.4.2 可控损伤危险因素(神经肌肉功能因素)第33-44页
    2.5 评估ACL损伤危险的功能性测试动作第44-45页
    2.6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预防第45-47页
3 研究方法第47-65页
    3.1 技术路线第47页
    3.2 受试者第47-48页
    3.3 测试内容及流程第48-59页
        3.3.1 本体感觉测试第49-50页
        3.3.2 动态姿势控制能力测试第50-51页
        3.3.3 落地动作测试第51-56页
        3.3.4 核心区稳定性测试第56-58页
        3.3.5 肌肉力量测试第58-59页
    3.4 数据采集第59-61页
        3.4.1 本体感觉测试第59-60页
        3.4.2 动态姿势控制能力测试第60页
        3.4.3 落地动作测试第60页
        3.4.4 核心区稳定性测试第60页
        3.4.5 肌肉力量测试第60-61页
    3.5 数据处理第61-64页
        3.5.1 本体感觉评价指标第61页
        3.5.2 动态姿势控制能力评价指标第61-62页
        3.5.3 落地动作ACL损伤危险因素评价指标第62-63页
        3.5.4 核心区稳定性评价指标第63页
        3.5.5 肌肉力量评价指标第63-64页
    3.6 数据分析第64-65页
4 结果第65-91页
    4.1 神经肌肉功能各项指标特征第65-67页
        4.1.1 肌肉力量第65-66页
        4.1.2 核心区稳定性第66页
        4.1.3 动态姿势控制能力第66-67页
        4.1.4 本体感觉第67页
    4.2 不同落地动作ACL损伤风险指标特征第67-73页
        4.2.1 不同落地动作ACL损伤运动学及动力学风险指标特征第67-70页
        4.2.2 不同落地动作股四头肌与腘绳肌的肌电特征第70-73页
    4.3 ACL损伤危险因素与神经肌肉功能的关系第73-91页
        4.3.1 水平向后地面反作用力首峰与神经肌肉功能的关系第73-76页
        4.3.2 最大垂直地面反作用力与神经肌肉功能的关系第76-79页
        4.3.3 水平向后地面反作用力首峰时刻膝屈角与神经肌肉功能的关系第79-82页
        4.3.4 水平向后地面反作用力首峰时刻膝内外翻角与神经肌肉功能的关系第82-85页
        4.3.5 水平向后地面反作用力首峰时刻膝伸展力矩与神经肌肉功能的关系第85-88页
        4.3.6 水平向后地面反作用力首峰时刻膝内外翻力矩与神经肌肉功能的关系第88-91页
5 讨论第91-109页
    5.1 神经肌肉功能各指标特征分析第91-95页
        5.1.1 肌肉力量第91-93页
        5.1.2 核心区稳定性第93-94页
        5.1.3 动态姿势控制能力第94页
        5.1.4 本体感觉第94-95页
    5.2 落地动作中ACL损伤危险因素的对比分析第95-101页
        5.2.1 地面反作用力第96页
        5.2.2 膝屈角第96-97页
        5.2.3 膝内外翻角第97-98页
        5.2.4 膝伸展力矩第98-99页
        5.2.5 膝内外翻力矩第99页
        5.2.6 股四头肌与腘绳肌激活水平第99-101页
    5.3 神经肌肉功能对ACL损伤危险因素的影响第101-107页
        5.3.1 神经肌肉功能对地面反作用力的影响第101-102页
        5.3.2 神经肌肉功能对膝屈角的影响第102-104页
        5.3.3 神经肌肉功能对膝内外翻角的影响第104-105页
        5.3.4 神经肌肉功能对膝伸展力矩的影响第105-106页
        5.3.5 神经肌肉功能对膝内外翻力矩的影响第106-107页
    5.4 研究的临床意义及局限性分析第107-109页
        5.4.1 研究的临床意义第107-108页
        5.4.2 局限性分析第108-109页
6 结论第109-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7页
附录第127-128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篮球运动员损伤预防性体能训练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
下一篇:基于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髌股关节痛危险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