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法根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关于组块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2 薛法根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的相关研究 | 第12-16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1.3.2 案例分析法 | 第16页 |
1.3.3 深度访谈法 | 第16-17页 |
1.3.4 问卷调查法 | 第17-18页 |
2 薛法根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理论基础和基本特点 | 第18-28页 |
2.1 组块教学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2.1.1 组块的界定 | 第18页 |
2.1.2 组块教学的界定 | 第18-20页 |
2.1.3 组块教学与板块教学的区别 | 第20页 |
2.2 薛法根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关联理论 | 第21-23页 |
2.3 薛法根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的基本特征 | 第23-28页 |
2.3.1 重组教学内容 | 第23-24页 |
2.3.2 形成教学板块 | 第24-25页 |
2.3.3 实现和谐发展 | 第25-28页 |
3 薛法根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的组织设计 | 第28-41页 |
3.1 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的价值取向 | 第28-30页 |
3.1.1 整合与连贯:提高教学效率 | 第28-29页 |
3.1.2 梳理与简化:改善学习方式 | 第29页 |
3.1.3 积累与发展:提升言语智能 | 第29-30页 |
3.2 薛法根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的设计理念 | 第30-32页 |
3.2.1 组块的选择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 第30-31页 |
3.2.2 组块教学坚持生成性原则 | 第31页 |
3.2.3 组块教学主张适用性原则 | 第31-32页 |
3.3 薛法根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的组块设计思路 | 第32-38页 |
3.3.1 一个板块的设计 | 第32-34页 |
3.3.2 串板成组的设计 | 第34-38页 |
3.3.3 常用组块模式 | 第38页 |
3.4 薛法根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的操作要领 | 第38-41页 |
3.4.1 明确板块意图 | 第38-39页 |
3.4.2 聚焦教学重点 | 第39页 |
3.4.3 设计活动形式 | 第39-40页 |
3.4.4 控制板块数量 | 第40-41页 |
4 薛法根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的实施运用 | 第41-44页 |
4.1 《白鲸得救了》组块教学设计案例 | 第41-42页 |
4.2 《白鲸得救了》组块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 第42-44页 |
5 薛法根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的理性审视 | 第44-47页 |
5.1 薛法根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的问题透视 | 第44-46页 |
5.2 完善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的思考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1 | 第51-53页 |
附录2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