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3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符合农村师资短缺的现实需求 | 第11页 |
2.小学全科教师课程设置存在问题阻碍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质量提升 | 第11-12页 |
3.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课程设置研究相对薄弱 | 第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2.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4-29页 |
1.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相关研究 | 第14-21页 |
2.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课程设置的相关研究 | 第21-27页 |
3.已有研究述评 | 第27-29页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1.研究思路 | 第29页 |
2.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一、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课程设置相关概念界定 | 第31-35页 |
(一)小学全科教师 | 第31-32页 |
(二)课程设置 | 第32-35页 |
二、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课程设置理论分析 | 第35-48页 |
(一)小学全科教师的素质构成 | 第35-39页 |
1.专业知识 | 第35-36页 |
2.专业能力 | 第36-38页 |
3.专业情意 | 第38-39页 |
(二)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应然追求 | 第39-42页 |
1.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专业属性:全科性教师教育 | 第39-40页 |
2.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基本样态:全科教育与综合教育 | 第40-41页 |
3.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功能定位:面向农村,定向就业 | 第41-42页 |
(三)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 | 第42-48页 |
1.明确适切的培养目标 | 第42-43页 |
2.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 | 第43-45页 |
3.具有针对性与适切性的科目设置 | 第45-48页 |
三、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课程设置概况审视——对河南省8所高校课程方案的分析 | 第48-80页 |
(一)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 第48-67页 |
1.培养目标 | 第48-50页 |
2.课程结构 | 第50-59页 |
3.主要课程模块开设科目分析 | 第59-64页 |
4.专业特色课程开设情况分析 | 第64-65页 |
5.教育实践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 第65-67页 |
(二)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67-80页 |
1.培养目标表述模糊,忽视小学全科教师专业特质 | 第67-69页 |
2.课程设置总体结构不合理 | 第69-73页 |
3.科目设置缺乏整合性与针对性 | 第73-75页 |
4.教育实践环节弱化,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脱节 | 第75-80页 |
四、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课程设置的优化策略 | 第80-96页 |
(一)明确培养目标,保证培养目标的具体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 第80-82页 |
1.厘清小学全科教师专业定位与特质,加深对小学全科教师的理解 | 第80-81页 |
2.细化培养规格,凸显培养目标的适切性 | 第81-82页 |
(二)调整课程结构,提高课程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第82-88页 |
1.规范课程设置,科学划分课程模块 | 第82-83页 |
2.合理调整各类课程比例 | 第83-88页 |
(三)优化科目设置,加强课程设置的综合性与针对性 | 第88-91页 |
1.转变课程组织理念,整合课程结构与科目,提高课程设置综合性 | 第88-89页 |
2.关注小学全科教师工作的特殊需求,提高课程设置的针对性 | 第89-91页 |
(四)落实教育实践课程,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的整合 | 第91-96页 |
1.规范教育实践课程设置,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提供前提与保障 | 第91-92页 |
2.健全实践课程体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 第92-96页 |
结语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4页 |
附录 | 第104-182页 |
附录A A学校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方案 | 第104-110页 |
附录B B学校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方案 | 第110-118页 |
附录C C学校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方案 | 第118-128页 |
附录D D学校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方案 | 第128-136页 |
附录E E学校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方案 | 第136-148页 |
附录F F学校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方案 | 第148-156页 |
附录G G学校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方案 | 第156-172页 |
附录H H学校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方案 | 第172-182页 |
致谢 | 第182-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