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与市场论文--广告论文

新《广告法》语境下互联网精准广告中的个人信息监管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1章 引言第15-31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价值第15-17页
        1.1.1 互联网精准广告行业发展迅速第15-16页
        1.1.2 数据库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冲突第16-17页
        1.1.3 对互联网广告行业的规制第17页
    1.2 论文研究意义第17-19页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8页
        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第18-19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9-26页
        1.3.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19-24页
        1.3.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24-25页
        1.3.3 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第25-26页
    1.4 论文研究的思路及内容第26-27页
        1.4.1 论文研究思路第26-27页
        1.4.2 论文研究内容第27页
    1.5 论文研究方法第27-28页
        1.5.1 文献研究法第28页
        1.5.2 内容分析法第28页
        1.5.3 调查研究法第28页
    1.6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重点及难点第28-31页
        1.6.1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第29页
        1.6.2 论文研究的重点第29页
        1.6.3 论文研究的难点第29-31页
第2章 新《广告法》语境下互联网精准广告与个人信息第31-41页
    2.1 新《广告法》语境概述第31-33页
        2.1.1 语境的定义及构成第31-32页
        2.1.2 新《广告法》语境第32-33页
    2.2 互联网精准广告内涵及投放模式第33-36页
        2.2.1 数据驱动的互联网广告精准营销模式第33-34页
        2.2.2 互联网精准广告概念第34页
        2.2.3 互联网精准广告投放模式第34-36页
    2.3 隐私与个人信息第36-41页
        2.3.1 隐私第36-37页
        2.3.2 个人信息第37-38页
        2.3.3 国内外互联网精准广告中个人信息保护理念与制度建设第38-41页
第3章 新《广告法》语境下互联网精准广告中的个人信息监管实证分析第41-71页
    3.1 互联网精准广告个人信息监管现状内容分析第41-47页
        3.1.1 新闻报道内容分析的必要性第41-42页
        3.1.2 内容分析法第42-43页
        3.1.3 目标样本的选取第43-44页
        3.1.4 类目建构第44页
        3.1.5 总体概况分析第44-45页
        3.1.6 类目分析第45-47页
    3.2 互联网精准广告个人信息监管影响因素分析第47-71页
        3.2.1 互联网精准广告个人信息监管影响因素文献分析第48-51页
        3.2.2 调查问卷设计第51-53页
        3.2.3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53-63页
        3.2.4 信度与效度分析第63-66页
        3.2.5 验证性因子分析第66-67页
        3.2.6 卡方检验第67-71页
第4章 新《广告法》语境下互联网精准广告中的个人信息监管困境第71-77页
    4.1 个人层面:个人丧失信息控制权第71-73页
        4.1.1 无法控制个人信息的收集与使用第72页
        4.1.2 被符号化的数字人格第72-73页
    4.2 环境层面:法规+自律+广告主体+技术带来监管新挑战第73-76页
        4.2.1 法律规制:操作性弱、监管缺位第73-74页
        4.2.2 行业自律:自律规范作用弱第74-75页
        4.2.3 广告主体: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与不当使用第75页
        4.2.4 技术:信息收集的隐蔽性与数据库错乱第75-76页
    4.3 信息层面:广告内容的区别对待、歧视与隔离第76-77页
第5章 新《广告法》语境下互联网精准广告中的个人信息监管困难成因第77-85页
    5.1 个人因素:个体能力与保护意识弱导致信息控制权丧失第77-78页
        5.1.1 用户网络安全技能薄弱第78页
        5.1.2 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匮乏第78页
    5.2 环境因素:法规缺陷+自律认知低+主体复杂+技术后滞第78-83页
        5.2.1 法规缺陷:法律法规不健全影响监管第79-81页
        5.2.2 行业自律:发展缓慢、认知程度低第81页
        5.2.3 广告主体:职业伦理道德淡薄、主体复杂界定困难第81-82页
        5.2.4 技术:数据库技术本身安全缺陷第82-83页
    5.3 信息因素:信息价值的反向作用与信息界限的模糊性第83-85页
        5.3.1 信息价值越高保护意识越弱第83-84页
        5.3.2 信息界限的模糊与过度挖掘导致区别对待第84-85页
第6章 新《广告法》语境下互联网精准广告中的个人信息监管策略第85-92页
    6.1 个人层面: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形成信息主体防范体系第85-86页
    6.2 环境层面:法律规制+行业自律+技术升级优化监管路径第86-90页
        6.2.1 法律规制:加强立法规制形成监管法律保护格局第86-88页
        6.2.2 行业自律:加强行业自律进而遵守自律规范第88-89页
        6.2.3 广告主体:提高职业素养、推行主体自查第89页
        6.2.4 技术:增强技术控制铸造技术防线第89-90页
    6.3 信息层面:模式升级与内容拓展提升监管可行性第90-92页
        6.3.1 推行隐私政策“免费+付费”的双重信息收集模式第90页
        6.3.2 精准定位实现信息价值的深度与广度第90-92页
结论第92-94页
致谢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98-99页
附录A 互联网精准广告个人信息监管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第99-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广告法》语境下微博广告监管策略研究
下一篇:网络剧中原生剧情广告的创意特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