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居民点格局演变与调控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2.3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8-19页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数据 | 第19-28页 |
3.1 蓟州区 | 第19-22页 |
3.1.1 自然资源概况 | 第19-21页 |
3.1.2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第21-22页 |
3.2 通州区 | 第22-24页 |
3.2.1 自然资源概况 | 第22-24页 |
3.2.2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第24页 |
3.3 研究数据 | 第24-25页 |
3.4 数据处理 | 第25-28页 |
第四章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动态演变过程 | 第28-57页 |
4.1 土地利用分析 | 第28-41页 |
4.1.1 蓟州区土地利用分析 | 第28-35页 |
4.1.2 通州区土地利用分析 | 第35-41页 |
4.1.3 蓟州区与通州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比 | 第41页 |
4.2 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分析 | 第41-47页 |
4.2.1 蓟州区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分析 | 第42-44页 |
4.2.2 通州区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分析 | 第44-46页 |
4.2.3 两区域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对比 | 第46-47页 |
4.3 农村居民点核密度分析 | 第47-55页 |
4.3.1 蓟州区农村居民点核密度分析 | 第47-51页 |
4.3.2 通州区农村居民点核密度分析 | 第51-55页 |
4.3.3 两区域农村居民点核密度值变化对比分析 | 第55页 |
4.4 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农村居民点调控分析 | 第57-62页 |
5.1 蓟州区农村居民点调控分析 | 第57-58页 |
5.2 通州区农村居民点调控分析 | 第58-60页 |
5.3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居民点调控措施 | 第60-61页 |
5.4 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2-64页 |
6.1 结论 | 第62-63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