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2页 |
1.2.1 高压旋喷桩施工参数的理论研究发展 | 第11页 |
1.2.2 高压旋喷桩抗压特性的理论研究发展 | 第11-12页 |
1.2.3 高压旋喷桩抗剪特性的理论研究发展 | 第12页 |
1.3 主要研究工作 | 第12-15页 |
第二章 高压旋喷桩地基处理工程案例 | 第15-31页 |
2.1 高压旋喷桩的工作机理 | 第15-18页 |
2.1.1 高压喷射注浆法的基本形态及特性 | 第15-17页 |
2.1.2 高压旋喷桩的成桩机理 | 第17-18页 |
2.2 复合地基工作性状 | 第18-20页 |
2.2.1 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 第18页 |
2.2.2 复合地基的分类及工作性状 | 第18-20页 |
2.3 南山·天池林海项目旋喷桩地基处理工程案例 | 第20-30页 |
2.3.1 工程概况 | 第20-21页 |
2.3.2 工程地质条件及土层参数 | 第21-24页 |
2.3.3 地基处理选用方式及施工参数 | 第24-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高压旋喷桩抗压特性的试验研究 | 第31-53页 |
3.1 水泥土试块抗压强度试验及钻芯检测试验 | 第31-33页 |
3.2 成桩28天后第一次静载试验 | 第33-39页 |
3.2.1 试验准备阶段及试验步骤 | 第33-34页 |
3.2.2 第一次静载试验 | 第34-36页 |
3.2.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6-39页 |
3.3 成桩60天后第二次静载试验 | 第39-42页 |
3.4 考虑桩土变形协调与传统计算、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42-52页 |
3.4.1 考虑桩土变形协调的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 第42-50页 |
3.4.2 传统规范方法的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 第50-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高压旋喷桩抗剪特性的试验研究 | 第53-70页 |
4.1 旋喷桩复合地基抗剪强度特性的理论研究 | 第53-55页 |
4.1.1 复合地基稳定性分析 | 第53-54页 |
4.1.2 旋喷桩复合地基抗剪强度指标的确定 | 第54-55页 |
4.2 原位直剪试验 | 第55-65页 |
4.2.1 试验原理及试验前准备 | 第55-57页 |
4.2.2 原生土剪切试验 | 第57-58页 |
4.2.3 成桩7天后现场第一次直剪试验 | 第58-61页 |
4.2.4 成桩28天后现场第二次直剪试验 | 第61-63页 |
4.2.5 成桩60天后现场第三次直剪试验 | 第63-65页 |
4.3 土体内摩擦角φ_s≠0时的桩土分算 | 第65-69页 |
4.4 本章小节 | 第69-70页 |
第五章 高压旋喷桩压剪复合特性的研究 | 第70-92页 |
5.1 本构模型及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70-71页 |
5.1.1 本构模型选取 | 第70-71页 |
5.1.2 计算参数 | 第71页 |
5.2 模拟旋喷桩处理边坡的回填过程 | 第71-90页 |
5.2.1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71-74页 |
5.2.2 模拟旋喷桩处理边坡回填过程 | 第74-75页 |
5.2.3 回填过程计算结果分析 | 第75-78页 |
5.2.4 回填后加载并计算模型的稳定性系数 | 第78-80页 |
5.2.5 高压旋喷桩压剪复合特性的研究分析 | 第80-9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92-94页 |
6.1 结论 | 第92-93页 |
6.2 展望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