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Ⅲ族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铝的无机化合物论文

高铝粉煤灰亚熔盐法提铝工艺应用基础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37页
    1.1 粉煤灰概况第13-16页
    1.2 国内高铝粉煤灰提铝研究与工业化应用现状第16-27页
        1.2.1 烧结法第16-23页
        1.2.2 酸法第23-25页
        1.2.3 其他方法第25-27页
    1.3 国外粉煤灰提铝研究现状第27-29页
    1.4 传统粉煤灰提铝技术存在的问题第29页
    1.5 高铝粉煤灰亚熔盐法提铝工艺简介第29-35页
    1.6 本文研究内容第35-37页
第2章 不同类型高铝粉煤灰原料的物性分析比较第37-55页
    2.1 前言第37页
    2.2 实验部分第37-40页
        2.2.1 实验仪器第37-38页
        2.2.2 实验药品第38页
        2.2.3 实验装置第38-39页
        2.2.4 实验步骤第39页
        2.2.5 检测分析方法第39-40页
    2.3 不同高铝粉煤灰原料物性分析第40-49页
        2.3.1 不同高铝粉煤灰成分分析第41页
        2.3.2 不同高铝粉煤灰物相组成分析第41-43页
        2.3.3 不同高铝粉煤灰粒度分析第43页
        2.3.4 不同高铝粉煤灰微观形貌与元素分布分析第43-44页
        2.3.5 高铝粉煤灰中莫来石相分析第44-47页
        2.3.6 不同高铝粉煤灰预脱硅性能比较第47-49页
    2.4 高铝粉煤灰亚熔盐法提铝热力学分析第49-53页
        2.4.1 Na_8Al_6Si_6O_(24)(OH)_2(H_2O)_2生成热力学分析第50-51页
        2.4.2 NaCaHSiO_4生成的热力学分析第51-53页
    2.5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3章 流场和粉煤灰类型对粉煤灰溶出的影响规律第55-72页
    3.1 前言第55页
    3.2 实验部分第55-59页
        3.2.1 实验仪器第55-56页
        3.2.2 实验药品第56-57页
        3.2.3 实验装置第57-58页
        3.2.4 实验步骤第58-59页
        3.2.5 检测分析方法第59页
    3.3 同一类型粉煤灰在不同流场下溶出规律研究第59-62页
    3.4 不同高压釜流场模拟研究第62-66页
        3.4.1 不同高压釜尺寸结构差异第62-63页
        3.4.2 不同高压釜混合效果评价标准第63页
        3.4.3 不同高压釜混合效果模拟对比第63-66页
    3.5 不同类型粉煤灰在同一反应器中溶出规律研究第66-71页
        3.5.1 不同类型粉煤灰熔盐炉溶出规律研究第66-68页
        3.5.2 不同类型粉煤灰熔盐炉溶出过程物相变化研究第68-71页
    3.6 结论第71-72页
第4章 提铝中间产物方钠石分解规律第72-89页
    4.1 前言第72页
    4.2 实验部分第72-75页
        4.2.1 实验仪器第72-73页
        4.2.2 实验药品第73页
        4.2.3 实验装置第73-74页
        4.2.4 实验步骤第74-75页
        4.2.5 检测分析方法第75页
    4.3 煤粉炉高铝粉煤灰溶出特性及反应机理分析第75-78页
        4.3.1 反应温度对煤粉炉高铝粉煤灰中氧化铝提取率的影响第75-76页
        4.3.2 升温过程中溶出渣物相转化规律研究第76-78页
        4.3.3 亚熔盐法高铝粉煤灰提铝反应机理分析第78页
    4.4 方钠石高温分解动力学研究第78-86页
        4.4.1 250℃点高温稳态反应体系确定第79-81页
        4.4.2 反应时间对方钠石分解率的影响第81-83页
        4.4.3 方钠石分解的动力学研究第83-86页
    4.5 溶出过程固相微观形貌变化规律第86-87页
    4.6 结论第87-89页
第5章 提铝副产物铝硅酸钠钙的生成及调控规律第89-118页
    5.1 引言第89页
    5.2 实验部分第89-92页
        5.2.1 实验仪器第89-90页
        5.2.2 实验药品第90页
        5.2.3 实验装置第90-91页
        5.2.4 实验步骤第91页
        5.2.5 检测分析方法第91-92页
    5.3 副产物水合铝硅酸钠钙的生成规律第92-106页
        5.3.1 水合铝硅酸钠钙的发现第92-93页
        5.3.2 现行工艺条件对水合铝硅酸钠钙生成的影响第93-106页
    5.4 水合铝硅酸钠钙生成机理分析第106-113页
    5.5 水合铝硅酸钠钙生成的调控优化第113-114页
    5.6 水合铝硅酸钠钙的合成与表征第114-116页
    5.7 结论第116-118页
第6章 高铝粉煤灰亚熔盐法提铝工艺中试及简单评价第118-130页
    6.1 前言第118页
    6.2 高铝粉煤灰亚熔盐法提铝工艺流程优化第118-119页
    6.3 高铝粉煤灰亚熔盐法提铝工艺放大研究第119-124页
        6.3.1 百吨级工业扩试试验第120-122页
        6.3.2 万吨级中试示范工程运行试验第122-124页
    6.4 中试现场管道结疤生成机理与调控研究第124-129页
        6.4.1 中试现场结疤渣生成机理分析第125-126页
        6.4.2 中试现场管道结疤控制第126-129页
    6.5 本章小结第129-130页
第7章 结论第130-133页
    7.1 结论第130-131页
    7.2 展望第131-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46页
致谢第146-14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成果目录第147-148页
    发表论文第147-148页
    申请专利第148页
    个人简历第148页
    在读期间所获奖励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型流感病毒NS1蛋白效应结构域介导的天然免疫逃避机制研究
下一篇:成纤维生长因子21和AdipoRon调控脂肪细胞分化及脂质代谢的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