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2-16页 |
1.4.1 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1.4.2 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6-27页 |
2.1 旅游目的地形象 | 第16-17页 |
2.1.1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定义 | 第16页 |
2.1.2 旅游目的地形象与旅游行为 | 第16-17页 |
2.2 自我一致性理论 | 第17-22页 |
2.2.1 自我及自我概念 | 第17-18页 |
2.2.2 自我一致性理论 | 第18-22页 |
2.3 旅游意向 | 第22-23页 |
2.3.1 旅游意向的概念 | 第22页 |
2.3.2 旅游目的地形象、自我一致性与旅游意向 | 第22-23页 |
2.4 自我建构 | 第23-27页 |
2.4.1 自我建构的概念 | 第23-24页 |
2.4.2 自我建构的类型 | 第24-25页 |
2.4.3 自我建构的测量与激活 | 第25-27页 |
第3章 研究模型和假设 | 第27-32页 |
3.1 理论模型构建 | 第27-28页 |
3.2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28-32页 |
3.2.1 游客自我概念一致性对旅游意向的直接影响 | 第28-29页 |
3.2.2 自我概念一致性效应发挥的边界条件—调节效应 | 第29-32页 |
第4章 研究设计与讨论 | 第32-59页 |
4.1 研究设计 | 第32-36页 |
4.1.1 刺激物 | 第32-33页 |
4.1.2 变量测量 | 第33-35页 |
4.1.3 问卷设计 | 第35页 |
4.1.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5-36页 |
4.2 研究一:游客自我概念一致性对旅游意向的影响 | 第36-44页 |
4.2.1 研究方法 | 第37-38页 |
4.2.2 结果分析 | 第38-43页 |
4.2.3 相关讨论 | 第43-44页 |
4.3 研究二:长显自我建构的调节作用 | 第44-52页 |
4.3.1 研究方法 | 第45页 |
4.3.2 结果分析 | 第45-51页 |
4.3.3 相关讨论 | 第51-52页 |
4.4 研究三:情境自我建构的调节作用 | 第52-57页 |
4.4.1 研究方法 | 第52-53页 |
4.4.2 操控检测 | 第53-54页 |
4.4.3 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4.4.4 相关讨论 | 第56-57页 |
4.5 研究总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9-63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5.1.1 游客自我概念一致性对旅游意向的影响 | 第59页 |
5.1.2 自我建构的调节作用 | 第59-60页 |
5.1.3 理想维度(理想自我/理想社会自我)自我概念的积极作用 | 第60页 |
5.2 管理启示 | 第60-61页 |
5.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 第61-63页 |
5.3.1 研究局限 | 第61-62页 |
5.3.2 未来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附录 | 第71-7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