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安全问题研究--以深圳市D社区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1 现实意义第9页
        1.2.2 理论意义第9-10页
    1.3 文献回顾第10-14页
        1.3.1 国内研究第10-12页
        1.3.2 国外研究第12-14页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14-17页
        1.4.1 研究对象第14-15页
        1.4.2 研究方法第15-17页
第二章 深圳市D社区流动儿童安全问题及原因分析第17-21页
    3.1 D社区流动儿童一般情况第17页
    3.2 D社区流动儿童安全问题第17-19页
        3.2.1 水火电安全问题第17-18页
        3.2.2 性安全问题第18页
        3.2.3 交通安全问题第18页
        3.2.4 拐骗问题第18-19页
    3.3 D社区流动儿童安全问题原因分析第19-21页
        3.3.1 家庭儿童照顾能力差,安全意识淡薄第19页
        3.3.2 针对儿童的安全演练不足第19页
        3.3.3 流动儿童安全社会支持网络尚未完善第19-21页
第三章 小组工作介入D社区流动儿童安全问题过程第21-30页
    3.1 小组基本情况第21-22页
        3.1.1 小组基本信息第21页
        3.1.2 小组工作理念第21页
        3.1.3 小组工作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第21-22页
    3.2 小组筹备阶段第22-24页
        3.2.1 小组组员招募第22页
        3.2.2 小组组员需求评估第22-23页
        3.2.3 小组活动目标第23页
        3.2.4 小组活动类型及时间安排第23页
        3.2.5 预料中的问题和应变计划第23-24页
    3.3 小组活动过程与分析第24-29页
        3.3.1 初次小组活动第25页
        3.3.2 第二次小组活动第25-26页
        3.3.3 第三次小组活动第26-27页
        3.3.4 第四次小组活动第27-28页
        3.3.5 第五次小组活动第28-29页
    3.4 小组工作效果评估第29-30页
第四章 社区工作方法介入D社区流动儿童安全问题过程第30-35页
    4.1 社区工作方法理论基础第30-31页
        4.1.1 社会支持理论第30页
        4.1.2 生态系统理论第30-31页
    4.2 社区工作介入过程与分析第31-34页
        4.2.1 防拐防骗社区宣传活动第31-32页
        4.2.2 流动儿童性安全知识讲座第32-33页
        4.2.3 流动儿童安全问题社区座谈会第33-34页
    4.3 社区活动效果评价第34-35页
第五章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安全问题的总结与反思第35-38页
    5.1 总结第35-36页
        5.1.1 运用小组工作提高流动儿童自身安全防范能力第35页
        5.1.2 运用小组工作提高父母对流动儿童安全保护的意识第35页
        5.1.3 运用社区工作强化社区对流动儿童安全的重视第35-36页
    5.2 反思第36-38页
        5.2.1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安全问题过程中的伦理困境及改善第36页
        5.2.2 社会工作专业手法的选择困境及突破第36-37页
        5.2.3 社会工作资源链接的整合困境及拓展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附录A 流动儿童安全现状调查问卷第40-43页
附录B 流动儿童安全现状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第43-50页
附录C 流动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对流动儿童进行安全教育的访谈提纲第50-51页
附录D 小组活动方案第51-57页
附录E 社区活动方案第57-62页
附录F 小组过程记录表第62-63页
附录G 活动参加者意见表第63-64页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养老机构老年人人际交往障碍研究--以淮北市X养老院为例
下一篇:社会工作介入农转居社区婆媳矛盾研究--以山东省汶上县X社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