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学段班级规范合理性的研究--以苏州市某校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7页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7-8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13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理论依据 | 第13-15页 |
(一) 教育公平理论 | 第13-14页 |
(二) 民主教育理论 | 第14-15页 |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小学低年段班级规范合理性的理论建构 | 第17-26页 |
一、小学班级规范合理性的内涵 | 第17-23页 |
(一) 班级的内涵 | 第17页 |
(二) 规范的内涵 | 第17-18页 |
(三) 班级规范的内涵 | 第18-20页 |
(四) 合理性的内涵 | 第20页 |
(五) 小学班级规范合理性的基本特征 | 第20-23页 |
二、小学班级规范合理性分析的判断标准 | 第23-26页 |
(一) 形式合理性 | 第23页 |
(二) 实质合理性 | 第23-26页 |
第三章 小学低学段班级规范合理性的实例分析 | 第26-43页 |
一、基本情况 | 第26-29页 |
(一) 学校已有的管理措施 | 第26-27页 |
(二) 学生情况介绍 | 第27页 |
(三) 调查情况介绍 | 第27-29页 |
二、班级规范合理性的分析 | 第29-40页 |
(一) 班级规范的形式合理性分析 | 第29-35页 |
(二) 班级规范的实质合理性分析 | 第35-40页 |
三、当前小学班级规范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 第40-43页 |
(一) 教师的“师本”观念深入人心 | 第40-41页 |
(二) 教育质量评估存在偏差 | 第41页 |
(三) 学校教育职责不到位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提高班级规范合理性的建议 | 第43-48页 |
一、转变教师观念——从“师本”走向“生本” | 第43-45页 |
(一) 观念转变:学生为本 | 第43-44页 |
(二) 素质提高:反思自身 | 第44页 |
(三) 方式转变:民主协商 | 第44-45页 |
二、建立科学评价——从“成绩”走向“素质” | 第45-46页 |
(一) 重塑教育质量观 | 第45页 |
(二) 建立教育综合评价体系 | 第45-46页 |
三、落实学校职责——从“失责”走向“负责” | 第46-48页 |
(一)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第46页 |
(二) 进行科学的教师评价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