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区域性银行资产证券化模式探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1 理论意义第11页
        1.2.2 现实意义第11-12页
    1.3 文献综述第12-13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 本文研究思路和内容第13-14页
    1.5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第14-15页
        1.5.1 创新点第14页
        1.5.2 不足之处第14-15页
第二章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基础第15-20页
    2.1 资产证券化的含义第15-16页
    2.2 资产证券化的特征及意义第16-17页
        2.2.1 资产证券化的特征第16-17页
        2.2.2 资产证券化的意义第17页
    2.3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状况第17-20页
        2.3.1 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状况第17-18页
        2.3.2 我国的发展状况第18-20页
第三章 区域性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选择分析第20-37页
    3.1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流程第20-22页
    3.2 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分类第22-23页
        3.2.1 特定目的信托SPT第22页
        3.2.2 特定目的公司SPC第22-23页
        3.2.3 有限合伙型SPV第23页
    3.3 我国区域性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第23-31页
        3.3.1 “鼎信2016”和“开元2016一期”对比第24-29页
        3.3.2 郑州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第29-31页
    3.4 区域性银行联合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提出第31-37页
        3.4.1 规模较大的区域性银行第32-33页
        3.4.2 中小型区域银行联合进行证券化第33-37页
第四章 Y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方案第37-52页
    4.1 Y银行简介第37-39页
        4.1.1 Y银行的对公业务第37-38页
        4.1.2 Y银行的个人业务第38-39页
    4.2 Y银行财务及资产状况第39-43页
        4.2.1 盈利能力第39-40页
        4.2.2 资产质量分析第40-42页
        4.2.3 资产负债情况分析第42-43页
        4.2.4 资本充足性分析第43页
    4.3 Y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意义第43-45页
        4.3.1 Y银行存在的问题第43-44页
        4.3.2 资产证券化对Y银行的意义第44-45页
    4.4 Y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方案设计第45-52页
        4.4.1 选取信贷资产证券化资产池第46-49页
        4.4.2 设立特殊目的机构第49页
        4.4.3 信用评级与增级第49-51页
        4.4.4 服务商、承销商第51-52页
第五章 Y银行开展联合信贷资产证券化方案分析第52-56页
    5.1 风险分析第52-53页
    5.2 费用和融资成本分析第53页
    5.3 流动性的释放第53页
    5.4 营业收入分析第53-54页
    5.5 资本充足率分析第54页
    5.6 融资渠道分析第54-56页
第六章 区域性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建议第56-59页
    6.1 营造区域性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环境第56页
    6.2 加强风险管理第56-57页
        6.2.1 信用风险第56-57页
        6.2.2 基础资产的筛选风险第57页
        6.2.3 转付风险第57页
    6.3 完善评级机制,建立适合中小型银行的评级体系第57-58页
    6.4 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第58页
    6.5 建立健全的保障措施第58页
    6.6 完善信息披露第58-59页
结论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致谢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德国IPC微贷技术在我国金融机构的应用研究--以吴江农商银行为例
下一篇: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影响价值创造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