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2-17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第14-17页 |
2 中国社会转型中法律与道德冲突的概述 | 第17-24页 |
2.1 当下中国法律与道德冲突的界定及时代背景 | 第17-19页 |
2.1.1 法律与道德的冲突的界定 | 第17-18页 |
2.1.2 当下中国法律与道德冲突的时代背景 | 第18-19页 |
2.2 中国社会转型中法律与道德冲突的现实表现 | 第19-21页 |
2.2.1 合道德不合法律 | 第19-20页 |
2.2.2 合法律不合道德 | 第20-21页 |
2.3 中国社会转型中法律与道德冲突的主要类型 | 第21-24页 |
2.3.1 实质意义上的冲突 | 第21-22页 |
2.3.2 形式层面上的冲突 | 第22-24页 |
3 中国社会转型中法律与道德冲突的实质 | 第24-30页 |
3.1 人情与法律的冲突 | 第24-26页 |
3.2 传统以官本思想为基础的道德与现代权利本位法律规则的冲突 | 第26-27页 |
3.3 传统道德集体主义与现代法治个人本位的冲突 | 第27-30页 |
4 中国社会转型中法律与道德冲突的协调途径 | 第30-41页 |
4.1 立法:制定良法 | 第30-33页 |
4.1.1 良法的基本要求 | 第30-31页 |
4.1.2 转型期中国立法方面制定良法的应有之义 | 第31-33页 |
4.2 司法: 实质正义的适度妥协 | 第33-36页 |
4.2.1 妥协之必要: 法律的至上性 | 第33-34页 |
4.2.2 诉讼人情化的批判 | 第34-35页 |
4.2.3 严格规则的例外: 最基本的正义与人权 | 第35-36页 |
4.3 培育共建共享的社会组织 | 第36-41页 |
4.3.1 理论基石: 基本善与共同体 | 第37-38页 |
4.3.2 进行共建共享的社会组织建设 | 第38-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录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