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论题及研究目的 | 第8-9页 |
1.1.1 论题 | 第8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3.1 国外文献回顾 | 第10-11页 |
1.3.2 国内文献回顾 | 第11-14页 |
第2章 刑事案件中所运用非正式法律渊源的基本形态 | 第14-21页 |
2.1 习惯在刑事案件中的运用 | 第15-17页 |
2.2 伦理道德在刑事案件中的运用 | 第17-19页 |
2.3 社会情感在刑事案件中的运用 | 第19-21页 |
第3章 运用非正式法律渊源刑事案件背后的特殊法律关系 | 第21-31页 |
3.1 少数民族之间的案件 | 第21-24页 |
3.2 亲属之间的案件 | 第24-27页 |
3.3 熟人之间的案件 | 第27-31页 |
第4章 当代中国刑事案件中运用非正式法律渊源的方式 | 第31-39页 |
4.1 法律解释法 | 第31-33页 |
4.2 合理考量法 | 第33-35页 |
4.3 刑事和解法 | 第35-36页 |
4.4 利益权衡法 | 第36-39页 |
第5章 刑事案件中运用非正式法律渊源的理论思考——罪刑法定原则的新认识 | 第39-45页 |
5.1 扩张解释罪刑法定中的“法” | 第40-41页 |
5.2 从实质侧面中理解罪刑法定中的法 | 第41-42页 |
5.3 从现实中认识“法”的多元性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