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二氧化锡改性材料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0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SnO_2材料的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1 SnO_2材料的结构第15页
        1.2.2 SnO_2材料的光电催化机制第15页
        1.2.3 SnO_2材料的制备第15-17页
    1.3 SnO_2材料的改性第17-21页
        1.3.1 单元素掺杂第17-19页
        1.3.2 两种元素掺杂第19页
        1.3.3 半导体/SnO_2复合第19-21页
    1.4 SnO_2材料的应用第21-27页
        1.4.1 SnO_2材料在气敏传感器中的应用第21-22页
        1.4.2 SnO_2材料在压敏材料中的应用第22-23页
        1.4.3 SnO_2材料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第23-25页
        1.4.4 SnO_2材料在电催化CO_2还原中的应用第25-27页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7-29页
        1.5.1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第27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27-29页
    参考文献第29-40页
第二章 理论计算和实验部分第40-54页
    2.1 理论计算部分第40-46页
        2.1.1 第一性原理计算第40-41页
        2.1.2 Hartree-Fork自洽场计算方法第41页
        2.1.3 密度泛函理论第41-44页
        2.1.4 过渡态理论第44页
        2.1.5 本课题使用的计算模块第44-46页
    2.2 实验部分第46-51页
        2.2.1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46-47页
        2.2.2 样品的制备第47-48页
        2.2.3 样品表征第48-49页
        2.2.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第三章 染料敏化剂在SnO_2材料表面的吸附机制第54-72页
    3.1 引言第54-55页
    3.2 计算方法与模型建立第55-57页
        3.2.1 计算方法第55-56页
        3.2.2 模型建立第56-5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7-66页
        3.3.1 CH_3CN、CH_3NH_2、CH_3SH、CH_3OH及CH_3COOH在化学计量SnO_2(110)表面的吸附第57-61页
        3.3.2 CH_3CN、CH_3NH_2、CH_3SH、CH_3OH及CH_3COOH在Ov-SnO_2(110)表面的吸附第61-63页
        3.3.3 CH_3CN、CH_3NH_2、CH_3SH、CH_3OH及CH_3COOH在Pt掺杂SnO_2(110)表面的吸附第63-65页
        3.3.4 综合比较第65-66页
    3.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第四章 CO_2在SnO_2材料表面的还原机理第72-86页
    4.1 引言第72页
    4.2 计算方法与模型建立第72-73页
        4.2.1 计算方法第72-73页
        4.2.2 模型建立第7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3-81页
    4.4 本章小结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第五章 M-S(M=Mg,Ca,Al,Ga)共掺杂SnO_2材料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第86-116页
    5.1 引言第86页
    5.2 计算和实验方法第86-88页
        5.2.1 计算方法第86-87页
        5.2.2 实验方法第87-8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8-110页
        5.3.1 (Ca,S)共掺杂SnO_2电极第88-93页
        5.3.2 (Mg,S)共掺杂SnO_2电极第93-99页
        5.3.3 (2Al,S)共掺杂SnO_2电极第99-105页
        5.3.4 (2Ga,S)共掺杂SnO_2电极第105-110页
    5.4 本章小结第110-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6页
第六章 MX_2/SnO_2(M=Mo,W;X=S,Se)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第116-134页
    6.1 引言第116-117页
    6.2 计算和实验方法第117-118页
        6.2.1 计算方法第117页
        6.2.2 实验方法第117-118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18-129页
        6.3.1 MS_2/SnO_2(M=Mo,W)纳米复合物第118-124页
        6.3.2 MSe_2/SnO_2(M=Mo,W)纳米复合物第124-129页
    6.4 本章小结第129-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4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34-138页
    7.1 全文总结第134-135页
    7.2 论文创新点第135页
    7.3 展望第135-138页
致谢第138-14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目录第140-142页
博士学位论文独创新说明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有手性结构的聚合物囊泡制备和性质研究
下一篇:从Bi板到Bi基薄膜光催化剂的原位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