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46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两亲性分子及其自组装 | 第13-19页 |
1.2.1 两亲性分子的特点和基础性质 | 第13-14页 |
1.2.2 两亲性分子自组装中的弱相互作用 | 第14-17页 |
1.2.3 两亲性分子的自组装 | 第17-18页 |
1.2.4 两亲性分子堆积排列行为和聚集体的形貌的关系 | 第18-19页 |
1.3 组装体的超分子手性 | 第19-28页 |
1.3.1 分子手性和超分子手性的基本概念 | 第19-23页 |
1.3.1.1 手性的构型和构象 | 第21页 |
1.3.1.2 诱导手性 | 第21页 |
1.3.1.3 螺旋性或者螺旋手性 | 第21-23页 |
1.3.2 超分子手性的表征 | 第23-27页 |
1.3.2.1 形态观察 | 第23-25页 |
1.3.2.2 表征手性的光谱学方法 | 第25页 |
1.3.2.3 超分子手性体系的圆二色光谱 | 第25-27页 |
1.3.3 含有手性结构的囊泡组装体 | 第27-28页 |
1.4 膜结构的手性分离 | 第28-31页 |
1.4.1 对映选择性膜结构手性分离的原理 | 第29页 |
1.4.2 对映选择性膜结构的分类 | 第29-31页 |
1.4.2.1 对映选择性液态膜 | 第29-30页 |
1.4.2.2 对映选择性固态膜 | 第30-31页 |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1.6 参考文献 | 第33-46页 |
第二章 PNIPAM-b-PAzPyn嵌段共聚物囊泡壁内的偶氮吡啶基团的动态取向的研究 | 第46-64页 |
2.1 引言 | 第46-4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7-50页 |
2.2.1 材料与试剂 | 第47-48页 |
2.2.2 囊泡的制备 | 第48-49页 |
2.2.3 仪器与设备 | 第49-5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0-60页 |
2.3.1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NIPAM-b-PAzPyn的合成与表征 | 第50-51页 |
2.3.2 不同条件下嵌段共聚物链上偶氮吡啶单元的聚集状态 | 第51-53页 |
2.3.3 由PNIPAM-b-PAzPyn自组装形成的囊泡壁内的偶氮吡啶基团的取向探测 | 第53-57页 |
2.3.4 囊泡壁内的偶氮吡啶基团的光诱导排列 | 第57-6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0页 |
2.5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第三章 两亲性手性嵌段共聚物与外消旋小分子在囊泡制备过程中的对映选择性共组装 | 第64-84页 |
3.1 引言 | 第64-6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5-68页 |
3.2.1 材料与试剂 | 第65-66页 |
3.2.2 L型和者D型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的合成 | 第66页 |
3.2.3 甲基丙烯酰胺-L(和D)-苯丙氨酸甲酯单体的合成 | 第66页 |
3.2.4 手性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NIPAM-b-P[L(or D)-Phe])的合成 | 第66-67页 |
3.2.5 PNIPAM-b-P[L(or D)-Phe]的手性囊泡的制备 | 第67页 |
3.2.6 手性囊泡和外消旋手性小分子混合体系的共组装 | 第67页 |
3.2.7 含有手性囊泡和外消旋手性小分子混合溶液的过滤操作 | 第67页 |
3.2.8 仪器与设备 | 第67-6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8-80页 |
3.3.1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NIPAM-b-P[L(or D)-Phe]的合成与表征 | 第68-71页 |
3.3.2 囊泡的形貌与圆二色光谱 | 第71-72页 |
3.3.3 囊泡的对映选择性分离实验 | 第72-8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3.5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第四章 通过两步法—先组装后涂膜—制备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膜的超分子手性 | 第84-104页 |
4.1 引言 | 第84-8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5-88页 |
4.2.1 材料与试剂 | 第85-86页 |
4.2.2 手性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PNIPAM-b-P[L(or D)-Phe])的合成 | 第86页 |
4.2.3 PNIPAM-b-P[L(or D)-Phe]的手性囊泡溶液的制备 | 第86页 |
4.2.4 共聚物超分子手性薄膜的制备(命名为囊泡薄膜) | 第86-87页 |
4.2.5 未组装的聚合物溶液薄膜制备(命名为溶液薄膜) | 第87页 |
4.2.6 对映选择性吸附实验 | 第87页 |
4.2.7 X射线衍射实验样品的制备 | 第87页 |
4.2.8 仪器与设备 | 第87-8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8-100页 |
4.3.1 囊泡的组装与手性 | 第88-90页 |
4.3.2 囊泡薄膜的超分子手性 | 第90-96页 |
4.3.3 囊泡薄膜的对映选择性吸附能力 | 第96-10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0页 |
4.5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4-106页 |
已发表论文 | 第104-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