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网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通信规程、通信协议论文

基于SEND协议的安全路由认证机理与方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1页
    1.1 研究目的与应用背景第15-16页
    1.2 路由认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6-18页
    1.3 研究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第18-19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结构安排第19-21页
        1.4.1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成果第19页
        1.4.2 本文的结构安排第19-21页
第二章 路由认证的基础原理第21-30页
    2.1 网络基本原理第21-24页
        2.1.1 TCP/IP协议安全机制第21-22页
        2.1.2 基于IP的路由安全第22-24页
    2.2 路由认证的概念和目标第24-26页
        2.2.1 路由认证的概念第24-25页
        2.2.2 路由认证的模型与目标第25-26页
    2.3 伪随机序列基本原理第26-29页
        2.3.1 伪随机序列概述第26-28页
        2.3.2 伪随机序列与路由认证第28-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SEND协议基本原理及安全分析第30-49页
    3.1 SEND协议简述第30页
    3.2 SEND消息格式第30-36页
        3.2.1 邻居发现消息第31-34页
        3.2.2 SEND协议扩展消息第34-36页
    3.3 SEND基本数据第36-37页
    3.4 SEND协议功能简述第37-44页
        3.4.1 邻居发现功能第37-39页
        3.4.2 路由器发现功能第39-41页
        3.4.3 SEND协议扩展功能第41-44页
    3.5 SEND协议安全性分析第44-47页
        3.5.1 典型安全威胁第44-45页
        3.5.2 安全防御机制第45-47页
    3.6 基于SEND协议的路由认证可行性分析第47-48页
    3.7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基于SEND协议的安全路由认证方案第49-77页
    4.1 路由认证方案设计简述第49页
    4.2 认证方案的协议模型第49-52页
        4.2.1 认证方案的协议基础第49-50页
        4.2.2 认证方案的协议模型第50-52页
    4.3 预认证阶段方案第52-55页
        4.3.1 利用Kerberos实现授权的原理第52-53页
        4.3.2 预认证阶段安全参数的共享第53-54页
        4.3.3 通信端节点安全参数的获取第54-55页
    4.4 路径建立阶段方案第55-66页
        4.4.1 新添数据结构说明第55-59页
        4.4.2 认证算法描述第59-63页
        4.4.3 基于SEND协议的认证流程第63-66页
    4.5 回溯响应阶段方案第66-75页
        4.5.1 建立认证的依据第66-67页
        4.5.2 新添数据结构说明第67-69页
        4.5.3 认证算法描述第69-75页
    4.6 算法的安全性分析第75-76页
    4.7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五章 基于NS-3 的安全路由认证仿真分析第77-101页
    5.1 仿真平台介绍第77-78页
        5.1.1 Linux仿真环境第77页
        5.1.2 NS-3 仿真平台第77-78页
    5.2 通信阶段仿真计划和模型第78-80页
        5.2.1 仿真计划第78-79页
        5.2.2 仿真模型第79-80页
    5.3 通信阶段仿真环境第80-81页
    5.4 仿真模块的设计与时序第81-86页
        5.4.1 邻居请求与认证发起模块仿真流程第81-82页
        5.4.2 邻居应答与认证回复模块仿真流程第82-83页
        5.4.3 认证消息模块的设计第83-85页
        5.4.4 邻居缓存模块的设计第85-86页
    5.5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86-99页
        5.5.1 Wireshark抓包结果及分析第86-94页
        5.5.2 认证和消息传递过程的仿真第94-96页
        5.5.3 路由认证的时间开销第96-99页
    5.6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101-105页
    6.1 工作总结第101-104页
    6.2 工作展望第104-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0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9-110页
个人简历第110-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星载地基波束形成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FPGA的GNSS信号载波同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