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0-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2章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4-20页 |
2.1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内涵 | 第14-15页 |
2.2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特征 | 第15-16页 |
2.3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定位 | 第16-17页 |
2.4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法理依据 | 第17-18页 |
2.5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合理性分析 | 第18-1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国外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考察 | 第20-32页 |
3.1 国外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分析考察 | 第20-28页 |
3.1.1 新西兰的刑事损害补偿制度 | 第20-21页 |
3.1.2 英国的犯罪伤害补偿制度 | 第21-23页 |
3.1.3 美国的被害人补偿方案 | 第23-24页 |
3.1.4 法国的刑事被害人请求赔偿制度 | 第24-26页 |
3.1.5 德国的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 | 第26-27页 |
3.1.6 日本的刑事被害人国家救济制度 | 第27-28页 |
3.2 综合分析国外该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28-3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本土实践 | 第32-40页 |
4.1 现行法律规定的刑事被害人救济途径及其局限性 | 第32页 |
4.2 刑事被害人在我国的法律地位现况分析 | 第32-33页 |
4.3 我国各地区的探索实践 | 第33-37页 |
4.3.1 上层机构的积极探索和引导 | 第33-35页 |
4.3.2 各地方省市开展的试点工作探索 | 第35-36页 |
4.3.3 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相关案例 | 第36-37页 |
4.4 综合分析该制度在我国的本土实践效果 | 第37-38页 |
4.4.1 本土实践所呈现的特点与优势 | 第37页 |
4.4.2 本土实践所呈现的缺陷 | 第37-3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5章 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可行方案 | 第40-45页 |
5.1 适合东部地区的可行方案 | 第40-41页 |
5.2 适合中部地区的可行方案 | 第41-42页 |
5.3 适合西部地区的可行方案 | 第42-4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