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街道空间形态与界面对声环境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5-37页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第15-19页
        1.1.1 课题来源第15页
        1.1.2 研究背景第15-19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20页
        1.2.1 研究目的第19-20页
        1.2.2 研究意义第2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31页
        1.3.1 城市街道声环境研究现状第20-22页
        1.3.2 街道空间形态对声环境的影响研究现状第22-27页
        1.3.3 街道界面对声环境的影响研究现状第27-31页
    1.4 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第31-37页
        1.4.1 研究对象第31-33页
        1.4.2 研究内容第33页
        1.4.3 研究方法第33-34页
        1.4.4 研究框架第34-37页
第2章 城市街道声环境现状调研第37-63页
    2.1 研究样本第37-39页
        2.1.1 街道的分类第37-38页
        2.1.2 研究样本的选取第38-39页
    2.2 数据收集和监测调查方法第39-41页
        2.2.1 测量仪器第39-40页
        2.2.2 测量时间和条件第40页
        2.2.3 数据处理方法第40-41页
    2.3 街道声源特征第41-53页
        2.3.1 声源普遍性指标第41-42页
        2.3.2 交通噪声第42-46页
        2.3.3 社会生活噪声第46-51页
        2.3.4 施工噪声第51-53页
    2.4 街道声环境普遍性特征第53-61页
        2.4.1 街道声环境的时间分布特征第53-55页
        2.4.2 街道声环境现存问题第55-56页
        2.4.3 街道声环境的差异性分析第56-61页
    2.5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3章 街道空间几何形态对声环境的影响研究第63-99页
    3.1 街道研究样本与研究模型第63-66页
        3.1.1 研究样本第63-64页
        3.1.2 模拟与分析工具第64-65页
        3.1.3 点声源研究模型第65页
        3.1.4 线声源研究模型第65-66页
    3.2 街道空间几何形态参数第66-71页
        3.2.1 宽度第66页
        3.2.2 高度第66-68页
        3.2.3 平面围合度第68页
        3.2.4 断面围合度第68-70页
        3.2.5 测点周边的建筑界面第70-71页
    3.3 基于街道空间几何形态的点声源声环境预测模型第71-87页
        3.3.1 点声源模型的空间形态参数第71-74页
        3.3.2 声衰减量预测模型第74-78页
        3.3.3 混响时间RT30预测模型第78-83页
        3.3.4 早期声衰减时间EDT预测模型第83-87页
    3.4 基于街道空间几何形态的线声源的声环境预测模型第87-97页
        3.4.1 线声源模型的空间形态参数第87-88页
        3.4.2 空间形态声压级增量预测模型第88-91页
        3.4.3 混响时间RT30预测模型第91-94页
        3.4.4 早期声衰减时间EDT预测模型第94-97页
    3.5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4章 街道界面声反射对声环境的影响研究第99-159页
    4.1 建筑界面声反射原理与声源定位技术第99-109页
        4.1.1 声反射原理第99-101页
        4.1.2 建筑界面的声反射类型第101-104页
        4.1.3 界面反射声定位技术及可行性分析第104-108页
        4.1.4 测试方案与数据处理第108-109页
    4.2 建筑界面声反射实测结果分析第109-148页
        4.2.1 测量对象第109-113页
        4.2.2 强反射建筑立面的反射声第113-120页
        4.2.3 弱扩散反射建筑立面的反射声第120-128页
        4.2.4 强扩散反射建筑立面的反射声第128-133页
        4.2.5 吸声建筑立面的反射声第133-137页
        4.2.6 垂直绿化影响下的建筑立面反射声第137-141页
        4.2.7 绿化林带影响下的建筑立面反射声第141-148页
    4.3 建筑界面声反射特性影响因素及效果第148-157页
        4.3.1 基于声反射特性的立面构件的分类第148-149页
        4.3.2 角状反射体对反射声的影响第149-150页
        4.3.3 扩散反射体对反射声的影响第150-154页
        4.3.4 镜面反射区域材质对反射声的影响第154-156页
        4.3.5 立面垂直绿化对反射声的影响第156-157页
    4.4 本章小结第157-159页
第5章 街道声环境设计策略第159-181页
    5.1 基于声源的街道声环境设计策略第159-163页
        5.1.1 抑制噪声源第159-161页
        5.1.2 营造街道声景第161-163页
    5.2 基于空间形态的街道声环境设计策略第163-170页
        5.2.1 提高街道平面空间的开敞性第163-165页
        5.2.2 提高街道断面空间的开敞性第165-170页
    5.3 基于街道界面的街道声环境设计策略第170-180页
        5.3.1 削弱角状反射体的反射声第170-172页
        5.3.2 改变建筑界面的声反射方向第172-176页
        5.3.3 提高建筑界面吸声系数第176-180页
    5.4 本章小结第180-181页
结论第181-185页
参考文献第185-19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95-198页
致谢第198-199页
个人简历第199页

论文共1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iAl基合金冷坩埚定向凝固过程中传输特性研究
下一篇:雨洪管理视角下寒地城市水系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