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

态度理论视域下美德的实在性辩护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导论第8-14页
    一、美德伦理与美德的实在性问题第8-9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三、本文的意图与计划第13-14页
第一章 美德实在性的争论及其偏差第14-23页
    第一节 美德伦理学的历史与基本主张第14-16页
        一、美德伦理学的历史第14-15页
        二、美德伦理学关于美德的基本主张第15-16页
    第二节 美德实在性问题的出现及其理论背景第16-18页
        一、美德实在性问题的出现第16-17页
        二、美德实在性问题的理论背景第17-18页
    第三节 美德实在性争论的本质与偏差第18-23页
        一、美德实在性争论的线索第18-21页
        二、美德实在性争论的偏差第21-23页
第二章 态度理论及其对美德实在性的结构性辩护第23-34页
    第一节“态度”的心理学内涵第23-25页
        一、态度的心理学解释第23-24页
        二、态度的心理结构要素第24-25页
        三、态度的量度第25页
    第二节 态度预测行为的影响因素第25-28页
        一、主体内在因素的影响第26-27页
        二、外部情境的作用第27-28页
    第三节 态度理论对美德实在性的结构性辩护第28-34页
        一、态度对美德的结构性解释第28-30页
        二、态度的可接近性对情境主义实验的解释第30-32页
        三、美德的心理学共识第32-34页
第三章 态度理论对美德实在性的生成机制辩护第34-42页
    第一节 态度的形成第34-35页
        一、态度形成的诸要素第34-35页
        二、态度形成的过程第35页
    第二节 态度理论对习惯在美德养成中的作用的佐证第35-38页
        一、态度理论对习惯的强化作用的证明第36-37页
        二、态度理论对习惯的认知作用的证明第37-38页
    第三节 态度理论对美德形成一般机制的证实第38-42页
        一、对美德的“差异性假设”的证明第38-39页
        二、对文化背景的作用的证明第39-40页
        三、对美德培养机制的解释第40-42页
结束语第42-43页
致谢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一、中文文献第44页
    二、英文文献第44-46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刘禹锡“天人相分”的法律思想
下一篇:当下主持人国学文化修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