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教育机构建筑及科学研究机构建筑论文--高等学校论文

国内外大学访客中心建筑发展与设计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12-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1 大学校园的社会服务第12页
        1.1.2 多功能复合性接待外来访客空间的缺失第12页
        1.1.3 对大学接待外来访客类建筑的研究不足第12页
    1.2 概念解析第12-13页
        1.2.1 大学访客中心第12-13页
        1.2.2 大学访客中心的特殊性第13页
    1.3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 研究意义第14页
        1.4.1 实现校园社会服务化第14页
        1.4.2 整合校园功能第14页
        1.4.3 探索设计原则与方法第14页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4-15页
        1.5.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5.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页
    1.6 研究方法第15页
    1.7 研究框架第15-17页
2. 国内外大学访客中心建筑发展及现状第17-29页
    2.1 国外大学访客中心的发展背景第17-18页
        2.1.1 多方需求第17-18页
        2.1.2 预约习惯第18页
        2.1.3 学生志愿者校园导游第18页
    2.2 国外大学访客中心的发展与进步第18-23页
        2.2.1 信息公开与科学技术应用第18-21页
        2.2.2 实体访客中心的优势第21-22页
        2.2.3 组织机构成立第22页
        2.2.4 调整与升级第22-23页
    2.3 国外大学访客中心的现状第23-24页
        2.3.1 角色定位——校园“门户”第23页
        2.3.2 规划与建设第23-24页
        2.3.3 使用中的进步与完善第24页
    2.4 国内大学访客中心的发展与现状第24-28页
        2.4.1 国内大学访客中心的发展背景与条件第25-26页
        2.4.2 国内大学访客中心的发展第26页
        2.4.3 国内大学访客中心的现状第26-27页
        2.4.4 国内大学访客中心缺失的原因第27-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3. 国内大学访客中心建筑的规划设计原则第29-40页
    3.1 访客类型及其行为心理特点与需求第29-32页
        3.1.1 学生第29-30页
        3.1.2 学生家长第30-31页
        3.1.3 社会人士第31-32页
    3.2 设计前期策划第32-36页
        3.2.1 必要性第33-34页
        3.2.2 规模第34-35页
        3.2.3 校园空间的选择第35页
        3.2.4 功能设置第35-36页
    3.3 设计中的考虑因素第36-38页
        3.3.1 学校类型第36-37页
        3.3.2 地域性第37-38页
        3.3.3 文化性第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4. 大学访客中心建筑的选址与功能研究第40-66页
    4.1 选址第40-56页
        4.1.1 多校区选址第40-42页
        4.1.2 校园整体空间关系第42-52页
        4.1.3 所在校园功能区第52-54页
        4.1.4 周边交通第54-56页
    4.2 功能分析第56-62页
        4.2.1 功能种类第56-60页
        4.2.2 功能组合原则第60-61页
        4.2.3 功能特点第61-62页
    4.3 老建筑利用第62-64页
        4.3.1 利用现有建筑局部空间第62-63页
        4.3.2 改造历史建筑第63-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6页
5. 大学访客中心建筑的空间组织与设计第66-85页
    5.1 空间组织趋势第66-68页
        5.1.1 集约化第66-67页
        5.1.2 重视交往空间第67-68页
    5.2 室内外空间组织第68-71页
        5.2.1 室外活动空间第68-69页
        5.2.2 庭院空间第69-70页
        5.2.3 入口空间第70-71页
    5.3 内部空间组织第71-82页
        5.3.1 独立式第71-73页
        5.3.2 并置式第73-74页
        5.3.3 水平组织式第74-76页
        5.3.4 立体组织式第76-82页
    5.4 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第82-84页
        5.4.1 色彩与材质第82-83页
        5.4.2 代表性装饰物第83页
        5.4.3 光线第83页
        5.4.4 宣传资料及陈列品第83-84页
    5.5 本章小结第84-85页
6. 大学访客中心建筑的造型与选材设计第85-92页
    6.1 建筑形体第85-87页
        6.1.1 挑檐屋顶与下部几何形第85页
        6.1.2 曲线型第85-86页
        6.1.3 长方体第86页
        6.1.4 消影于地下第86-87页
    6.2 建筑立面选材第87-90页
        6.2.1 木材第88页
        6.2.2 砖第88页
        6.2.3 玻璃第88-89页
        6.2.4 石材第89页
        6.2.5 金属板第89-90页
    6.3 建筑节能设计第90页
    6.4 标志物第90-91页
        6.4.1 文字符号第90-91页
        6.4.2 高耸物体第91页
    6.5 本章小结第91-92页
7 结语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7页
附录第97-100页
作者简介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场作用下微细通道内流动沸腾传热及压降特性研究
下一篇:新型协同转动3节点三边形壳单元的自适应网格生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