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海—兰新”沿线城市铁路基础设施融资效应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0-11页 |
1.3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1-13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2.1 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效应 | 第13-15页 |
2.1.1 空间溢出效应 | 第13-15页 |
2.1.2 门限效应 | 第15页 |
2.2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 | 第15-17页 |
2.2.1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的研究 | 第15-16页 |
2.2.2 地区社会融资模式 | 第16-17页 |
2.3 文献总结 | 第17-18页 |
第3章 陇海兰新沿线城市的经济效应 | 第18-32页 |
3.1 陇海兰新沿线城市运输能力现状 | 第18-23页 |
3.2 陇海兰新线的外溢效应 | 第23-27页 |
3.3 陇海兰新线的融资效应 | 第27-32页 |
第4章 陇海兰新沿线城市融资效应的案例分析 | 第32-43页 |
4.1 郑州与乌鲁木齐的融资效应分析 | 第32-40页 |
4.1.1 郑州铁路基础设施的融资效应 | 第32-35页 |
4.1.2 乌鲁木齐铁路基础设施的融资效应 | 第35-38页 |
4.1.3 郑州与乌鲁木齐融资效应的差异对比 | 第38-40页 |
4.2 郑州与乌鲁木齐融资效应回归分析 | 第40-43页 |
第5章 陇海兰新沿线城市融资效应的空间分析 | 第43-51页 |
5.1 变量的选择 | 第43-45页 |
5.2 融资效应的空间分析 | 第45-46页 |
5.2.1 空间自回归模型的构建 | 第45-46页 |
5.2.2 空间权重矩阵的构建 | 第46页 |
5.3 实证结果和分析 | 第46-51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