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货共线铁路曲线参数对钢轨型面发展的影响分析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9页 |
1.2.1 客货共线铁路曲线参数设置情况 | 第13-15页 |
1.2.2 曲线地段钢轨磨耗问题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2 客货共线铁路曲线参数设置情况分析 | 第22-36页 |
2.1 客货共线铁路参数选取依据分析 | 第22-30页 |
2.1.1 超高 | 第22-24页 |
2.1.2 曲线半径 | 第24-26页 |
2.1.3 圆曲线长度 | 第26-27页 |
2.1.4 缓和曲线 | 第27-30页 |
2.2 实际案例分析 | 第30-34页 |
2.2.1 线路概况 | 第30页 |
2.2.2 曲线参数统计分析 | 第30-3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3 列车动力学模型及钢轨型面发展预测方法 | 第36-60页 |
3.1 概述 | 第36页 |
3.2 UM软件简介 | 第36页 |
3.3 客货共线铁路车辆动力学模型 | 第36-48页 |
3.3.1 货车动力学模型 | 第36-40页 |
3.3.2 客车动力学模型 | 第40-43页 |
3.3.3 线路模型 | 第43-47页 |
3.3.4 轮轨关系模型 | 第47-48页 |
3.4 钢轨型面发展仿真模型 | 第48-53页 |
3.4.1 材料磨损计算模型 | 第48-50页 |
3.4.2 钢轨型面发展仿真 | 第50-53页 |
3.5 动力学评价指标分析 | 第53-56页 |
3.5.1 车辆运行安全性标准 | 第53-55页 |
3.5.2 车辆运行平稳性标准 | 第55页 |
3.5.3 钢轨磨耗评价指标 | 第55-56页 |
3.6 模型验证 | 第56-59页 |
3.6.1 试验概况 | 第56-57页 |
3.6.2 测试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57-5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4 小半径曲线地段动力响应分析及钢轨型面发展预测 | 第60-70页 |
4.1 计算工况 | 第60页 |
4.2 小半径曲线列车动力响应分析 | 第60-62页 |
4.3 客货共线铁路钢轨型面发展规律 | 第62-68页 |
4.3.1 直线地段 | 第63-64页 |
4.3.2 缓和曲线地段 | 第64-65页 |
4.3.3 圆曲线地段 | 第65-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5 曲线几何参数对钢轨磨耗影响分析及型面发展规律 | 第70-86页 |
5.1 概述 | 第70页 |
5.2 曲线超高影响规律 | 第70-75页 |
5.2.1 磨耗指标计算与分析 | 第70-74页 |
5.2.2 钢轨型面发展仿真计算 | 第74-75页 |
5.3 曲线半径对钢轨磨耗影响 | 第75-80页 |
5.3.1 磨耗指标计算与分析 | 第75-78页 |
5.3.2 钢轨型面发展仿真计算 | 第78-80页 |
5.4 圆曲线长度 | 第80-81页 |
5.5 缓和曲线长度 | 第81-84页 |
5.5.1 磨耗指标计算与分析 | 第81-83页 |
5.5.2 钢轨型面发展仿真计算 | 第83-8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6 速度分布对钢轨型面发展的影响分析 | 第86-96页 |
6.1 概述 | 第86页 |
6.2 速度概率分布优化 | 第86-91页 |
6.2.1 期望值与标准差系数恒定 | 第87-90页 |
6.2.2 期望值与域宽恒定 | 第90-91页 |
6.3 速度分布对钢轨型面发展的影响分析 | 第91-93页 |
6.4 偏度对钢轨型面演化的影响分析 | 第93-9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96-99页 |
7.1 本文研究结论 | 第96-98页 |
7.2 展望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作者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2-10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