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一、关于粮食收储政策的研究 | 第11-14页 |
二、关于粮食安全的研究 | 第14-16页 |
三、研究现状述评 | 第16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6-1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创新点及不足 | 第17-19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二、创新点及不足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第19-21页 |
一、粮食储备政策 | 第19-20页 |
二、粮食收购政策 | 第20页 |
三、粮食补贴政策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一、公共产品理论 | 第21-22页 |
二、宏观调控理论 | 第22-23页 |
三、粮食安全理论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我国粮食收储政策的演进及特点 | 第24-34页 |
第一节 我国粮食收购政策的演变 | 第24-29页 |
一、1953-1984统购统销时期 | 第24-26页 |
二、1984-1997双轨制运行时期 | 第26-27页 |
三、1998-2003市场化改革初期 | 第27-28页 |
四、2004年至今全面市场化时期 | 第28-29页 |
第二节 我国粮食储备政策的演变 | 第29-31页 |
一、粮食储备准备时期 | 第29-30页 |
二、专项粮食储备成立时期 | 第30页 |
三、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时期 | 第30-31页 |
第三节 我国粮食收储政策的特点分析 | 第31-34页 |
第四章 山东省粮食收储政策的现状及效应分析 | 第34-51页 |
第一节 粮食收储的相关政策与其经济效应 | 第34-48页 |
一、山东省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与其经济效益 | 第34-38页 |
二、山东省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及其经济效应 | 第38-42页 |
三、山东省2011-2015年粮食发展概况 | 第42-48页 |
第二节 山东粮食收储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48-51页 |
一、粮食供需结构不平衡 | 第48-49页 |
二、粮食物流渠道不完善 | 第49页 |
三、基层粮食储备库功能不完备 | 第49页 |
四、粮食应急供应网络不健全 | 第49页 |
五、粮食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 第49-50页 |
六、粮食产后损失浪费严重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山东省粮食收储政策的成就、趋势及对策建议 | 第51-62页 |
第一节 山东粮食收储政策取得的成就 | 第51页 |
第二节 山东省粮食收储的发展趋势 | 第51-55页 |
一、未来山东省粮食收储发展规划 | 第52页 |
二、未来山东省粮食收储发展目标 | 第52-55页 |
第三节 进一步完善粮食收储政策的建议 | 第55-62页 |
一、加快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提升仓储技术水平 | 第55页 |
二、打通五大粮食物流通道,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 | 第55-56页 |
三、健全粮食应急供应网络,增强粮食应急能力 | 第56页 |
四、完善粮食收购、零售和批发市场,推进粮食电子商务发展 | 第56-57页 |
五、建立粮油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提升粮油安全应急处理能力 | 第57页 |
六、强化粮情监测预警机制,实现粮食流通业务管理信息化 | 第57-58页 |
七、减少农民储粮损失,降低粮食储运损失 | 第58-59页 |
八、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建立分工协作机制 | 第59-60页 |
九、加强地方粮食储备管理 | 第60页 |
十、加快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粮食供给结构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